武子悬壶兴国县曾新泮少将军医故居风水解读
2025/4/9 来源:不详兴国,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不仅将星璀璨,而且有陆海空各军种的将军。今天,给各位介绍一位军医少将的故里。曾新泮,开国大校,年升为少将。他出生于兴国县茶园乡六科村四锡组。四锡是个小山村。曾新泮少将故居(遗址)和曾氏宗祠的前山高大、逼压。有人说少将故居(遗址)为旗形。可它四周的山,多为金星,何旗之有?似乎也没有天马、展诰之类的峰砂贵器。但就是这样一个貌不惊人的小山村,竟然出了一位将军!这让不少风水爱好者惊奇。笔者查过一些资料,发现有一些县,方圆百里,千百年来,都未能出一位省部级文官、武将。因而,有必要对这个看似普通却又神奇的小山村做一番研究。1、龙有护送,气势非凡龙脉从宁都凌云山经兴国大乌山、覆笥山一路迤逦奔腾而来,到达崇贤乡铜鼓顶北面数百米后,折而往西。经过两轮跌宕再重起后,在高兴镇上密村里科的北面折而往南,在早禾田跌落、穿田,过脉后再重起,折而往西。然后在黄土坳、肖屋附近的山坳(国道最高点)过峡,过峡后重起大嶂,往西而去。到达茶园乡罗坑村罗屋、蓝屋北面后,折而往南跌落,在罗屋附近渡溪过峡,然后重起大嶂,是为千金山,而后继续往南,在六科村西北的观音坳过峡,到达高岭附近后分为两支往东而去,靠南往东而去的一支为护龙(更为雄壮),经出水坑北面、寨子坑南面、狮子坳往高兴圩镇而去(高兴圩一带,自古乃富庶之地,英才辈出且数量众多)。靠北往东而去的一支经白石坑的北面,来到四锡村曾新泮少将故居遗址和曾氏宗祠。总之,来龙体格雄壮,力量盛大;一路大跌大起,不断剥换;行龙有护有送有迎,气度轩昂。犹如猛虎出林,万马奔腾,千峰磊落,万山叠翠。2、蜂腰鹤膝,真龙欲成“‘未论来龙千里,且看到头融结。’故凡观龙之美恶,及诸般龙格,只于入首穴后二、三节,四、五节内,以至少祖山为紧切。”白石坑一带来龙,左边枝脚桡棹长,右边枝脚桡棹短;护龙反而高大雄壮:估计曾氏少将祖上有好几代都比较贫穷。风水力量的显现,往往需要时间的积累,不是一年两年就完全起得来的。多数真龙真穴,建阳宅或阴宅之后,需要一辈又一辈的积累(中途也可能有一些反复),数代之后才会到达巅峰,达官显贵才出现。这种情形在武官中更是常见。所以,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此穴入首之处,蜂腰鹤膝,吉,这是发贵、发丁之关键。古人云:“凡龙脉束聚而成蜂腰鹤膝之形,其处气旺结穴必近,”杨筠松云:“蜂腰鹤膝龙欲成”。3、武子悬壶,慈祥谦和父母山为金星。金星抽芽,吊一葫芦,将军祖居便在葫芦底部的外沿。金星,主武。葫芦,风水上常与药、医生有关。“悬壶济世”的“壶”,古代指的就是“葫芦”将军故居后面的父母山,像一位慈祥的军医腰间悬一葫芦,故笔者为其喝形为“武子悬壶”。上图:武子悬壶上图:站在左侧拍将军故居遗址的父母山4、诊案咫尺,玉带缠腰将军故居前,一条小溪弯曲环抱从右往左流去,是为“玉带缠腰”。更为难得的是,前面有一案台,咫尺之遥,如医生的诊台(诊案、诊桌)。站在故居前,本来看不见诊台背后高处下来的坑水,但小坑水流到诊台左边后,竟然往右回拐一个弯,朝故居方向流来,而后与故居前面的玉带状小溪汇合,继续朝左流去。故居前巽方有高峰,为金星,它一枝脚与上述案山(诊台)相连,如部队伤员伸手到诊台上等待军医把脉、治疗。可能有人会问,故居父母山像一悬壶(葫芦)的军医,但它并没有砂手绕到诊台呀?玄机正在此:如果故居父母山也有砂手绕到诊台,则此穴出名医;此处格局奇妙,为将军之地。军医升为将领后,最终不用亲自为病人把脉。上图:案山上图:黄线为小溪上图:高处坑水往回拐弯朝将军故居流来(黄线标记)5、童年贫寒,终成大器将军故居已倒塌,但大门门槛石仍在。坐亥向巳。入首龙酉。吉。依三合风水,此宅属金局,旺去迎生正生向。申坤临官水、未丁冠带水过堂。吉。在四锡曾氏各房后裔中,此处后裔人丁最旺。依三元风水,此宅三运时(—年)上山下水,不利。曾新泮将军生于年,小时候家庭贫穷。此宅四运时(—年)旺,曾新泮年加入共青团,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此后虽戎马倥偬,医院,倒也相对平安顺遂。或许因为此坑左低右高,龙砂主弱客强等缘故吧,年首次授衔,曾新泮只为大校。年升为少将。6、未睹祖坟,考察未了听说四锡曾氏有一祖坟在观音坳附近,风水甚佳,因为赶时间,未能前往,有些遗憾。附:兴国有一邹氏祖坟,龙真穴的。当初点该穴的清朝某风水师为其喝形为“武子观兵”,并写《钳记》,断言三代之内“将略无双推国士,名播华夷受皇封。”果真,墓主后代邹复胜成为记名提督,授威远将军,一品顶戴。为清代兴国“三大人(3个一品大员)”之一。上图:武子观兵(邹复胜祖父坟、父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