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学子就学有保障赣州市教育脱贫攻

2022/10/21 来源:不详

白癜风前期症状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150406/4603885.html

近年来,赣州市教育系统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严格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标准,开展了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建立健全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济困助学体系,大力改善了贫困村学校办学条件,保障贫困家庭子女不因贫失学辍学,全力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落实资助政策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有学上

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赣州市创立了由学校和乡镇人民政府双负责制的双线排查法,精准有效排查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在此基础上建立“在本县就学”“在本市外县就学”“在外市外省就学”三个台账,做到“精准建档、不漏一人”。

全面落实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落实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资助政策,对贫困家庭在园幼儿给予资助、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给予两免一补、普通高中学生给予助学金及免学费、中职学生给予助学金及免学费、高考入学学生给予政府资助、在读大学生给予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等。年以来,全市累计资助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万人次,发放资助金9.1亿元。同时,积极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年以来,全市累计获得社会捐资余万元,资助贫困家庭学生6.75万人次。保障贫困家庭子女就学“应助尽助”,不因贫失学。

抓实抓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实行义务教育“双线控辍保学责任制”,建立控辍保学书面报告制度,每学期开学初,各地各校对学生入学、变动、辍学情况及学籍变化情况进行全面排查统计,按照“应返尽返”原则,实行领导包片、干部包校,建立“六对一”劝返复学制度。对于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一生一案”为其提供教学服务。-学年,全市共招收特教学生人,其中特教学校招收人,随班就读人,送教上门人。

改善办学条件保障贫困地区孩子上好学

着力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将贫困村学校纳入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和“全面改薄”规划中,全市所学校“全面改薄”项目建设基本完成,确保达到标准化水平。新建或利用村小闲置校舍改建公办幼儿园,有效扩充农村学前教育资源,全市现有乡镇中心幼儿园所,村级公办幼儿园或附属幼儿园所。加快了农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为中小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间、录播教室间、“专递课堂”教学点个及相关信息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和教育城域网接入全覆盖,普及了“国教云”“赣教云”应用,城乡共享在线教育优质资源、教学工具和应用服务。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实施“强校带弱校”等集团化办学模式改革,全市所优质学校与所农村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提升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年,赣州市提前两年全域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认定评估。

着力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年以来,全市面向边远山区学校定向培养教师人;招聘农村义务教育特岗计划、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计划教师人;在全省率先试点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并于年全市全面铺开,全市有1.1万余名教师、名校长进行了交流轮岗。开展了远程培训、国培计划、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校长教师培训等,每年培训各级各类农村学校教师1.8万人次。落实艰苦边远地区农村教师特殊津贴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提高贫困村教师生活待遇。建设农村教师周转宿舍3.3万平方米,改善了农村学校生活条件,稳定了农村学校教师队伍。

着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自年起,累计获得中央下达赣州市11个试点县营养膳食补助资金38.66亿余元,当前享受政策的有所农村中小学校的54万名学生,有效改善了农村孩子的营养状况。兴国县将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与推进精准扶贫相结合,积极引导配餐企业对接当地蔬菜基地,吸纳贫困户种植,不但保障了该县学生营养餐食材供应,还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增加贫困户收入。这一做法在全省、全国都形成了较大影响。

拓宽脱贫渠道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力

加大职业教育帮扶脱贫力度。赣州市建成国家、省示范性中职学校19所,建成省达标中职学校33所。鼓励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到中职学校就读,全市中职在校生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占13.4%,职业教育带动脱贫的作用不断增强。同时,依托中职学校大力开展创业技能培训,帮助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如:兴国中专大力开展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和农民工培训,打造了“兴国表嫂”“兴国工匠”“兴国能人”三大品牌。安远中专创办了安远名小吃培训中心,参培人数达人。

增加贫困地区孩子上大学的机会。积极争取省教育厅连续六年给予赣州市高考招生降分录取、定向培养大学生政策,通过落实国家专项、地方专项、苏区专项和高校专项定向招生计划,增加了赣州市贫困家庭考生上大学的比例,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年起,依托赣州广播电视大学,每年培养农村大学生余人。这部分学生毕业后回所在村就业,不仅自身脱贫致富,而且为整个贫困村脱贫提供了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特约记者陈小兵记者萧森)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08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