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有了升级版海外网
2024/10/6 来源:不详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通过实施县道升级改造、“四好农村路”建设等项目,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图为兴国县隆坪乡县道X改造升级项目施工现场,筑路工人在进行铺设沥青作业。陈鹏摄(人民视觉)近日,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推进20个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工程完工后,可解决生活污水排放问题。图为工人正在海港区杜庄镇蒋家洼村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中施工。曹建雄摄(人民视觉)“以工代赈”,这个对于城市居民颇有些陌生的词汇,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农村,已成为当地劳动力实现就业、获取收入的重要渠道。全面脱贫后,“以工代赈”怎么干?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全国“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全面拓展未来五年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受益对象、建设领域和赈济模式。“升级版”的以工代赈有哪些新看点?资金支持力度是否会加大?能否进一步增加就业容量?建设家园,增加收入——“十三五”以来,在中西部地区实施的2.5万个以工代赈项目为贫困群众提供多万个务工岗位以工代赈是通过组织农村群众参与工程建设获取劳务报酬以取代直接赈济的一项帮扶政策。实施30多年来,这一政策成效如何?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振兴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自年启动实施以来,国家已累计安排以工代赈资金(含实物折资)超过亿元。经过多年实践,以工代赈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带动贫困群众就业增收、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西江镇龙塘村的以工代赈项目正抓紧推进。“最近,村里在修复饮用水设施,同时建设地下污水管网和农旅观光步道,我和很多老乡现在都在项目上干活。”龙塘村村民文冲对本报记者说,参与这些项目建设不仅让自己多了份工资,还能改善村里环境,吸引更多游客过来,“咱这搞旅游的收入也能跟着涨起来。”雷山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刘光灿向记者介绍,今年,雷山县在龙塘村实施以工代赈示范工程,务工人员90%是当地群众,预计发放劳务报酬万元以上。“近几年,我们通过以工代赈项目的实施,让当地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参与到工程建设中,有效推动了农民就业增收。年以来,雷山县投入以工代赈超万元资金,共落实劳务报酬发放万元,促进名贫困群众脱贫。”根据国家发改委日前发布的数据,“十三五”以来,国家累计安排以工代赈中央资金约亿元,地方同步安排以工代赈资金35亿元,在中西部地区实施了2.5万个以工代赈项目,为贫困群众提供多万个务工岗位,发放劳务报酬近40亿元。年,为应对疫情、灾情冲击,以工代赈项目劳务报酬占中央资金的最低比例从10%提高至15%,当年即带动约30万滞留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的项目,往往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农村劳动力能够充分参与其中,通过自身劳动获取报酬,激发其增收致富的内生动力。”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毛世平对本报记者表示,增收的同时,不少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还参加技能培训,这会提升他们未来外出务工的竞争力。范围更宽,受益更广——广泛带动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进入“十四五”时期,以工代赈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国家发改委此次印发的《工作方案》明确提出,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推广以工代赈方式,推动以工代赈由专项扶贫政策向集就业促进、基本建设、应急救灾、收入分配、区域发展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帮扶政策转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为以工代赈政策带来重大机遇。”国家发改委地区振兴司司长童章舜说,“十四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督促指导各地聚焦以脱贫人口为重点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瞄准以脱贫地区为重点的欠发达地区,大力实施一批以工代赈项目,促进更多脱贫人口和农村低收入群众参与乡村建设、共享发展成果,把以工代赈打造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亮点。具体来看,国家发改委提出着眼于四个拓展,推动“十四五”以工代赈政策体系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提档升级。拓展实施范围,重点向“三区三州”等原深度贫困地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任务较重地区以及受自然灾害影响较重地区倾斜。拓展受益对象,特别是广泛带动脱贫人口、易返贫致贫监测对象和其他低收入人口就近就业。拓展建设领域,由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拓展至农村中小型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两大领域。拓展赈济模式,由单一发放劳务报酬拓展至包括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发放劳务报酬、开展技能培训、设置公益性岗位、资产收益分红等多种赈济模式。“随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四五’以工代赈工作方案的新变化顺应了现实要求。”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唐忠认为,乡村振兴面临着一个艰巨任务,即缩小城乡之间的收入、公共服务及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的差距,这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