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扶贫斩穷根全国教育系统脱贫攻
2024/10/6 来源:不详治疗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
本文转自;在江西省兴国县鼎龙中学校长韩周兴随身携带的工作日记本上,有这样的一段记录:“其在家期间夜不归宿,流浪在村子里,经常晚上蜷缩在水头小学楼梯间里,自己找了些稻草做了个‘窝’……”这是韩校长在劝返一名辍学孩子时写下的笔记。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8年时间,我国实现了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贫困人口脱贫。脱贫攻坚路上,教育起了极大的作用:精准施策,补齐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短板,实现了20多万建档立卡辍学学生动态清零,确保“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孩子失学辍学”;“智志双扶”让.05万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帮助数以百万计的贫困家庭有了第一代大学生……而千千万万个像韩周兴一样的教育工作者,成为深入到每一个贫困乡村、每一个需要帮扶的孩子面前最坚强的力量,使得教育成为最持久有效的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承诺。“学校成了乡村最美的建筑”“学校是最美的建筑。”这句话成了贫困地区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最生动的写照。韩周兴年参加工作,他印象中所在的第一所农村学校——南坑中学,“宿舍没有卫生间,上个厕所要到米开外的山顶公共厕所。”第二所学校——良村中学,“生均校园面积仅有10平方米,没有运动场,校舍老旧,教师宿舍时常漏雨”……为了彻底改变贫困地区的教育面貌,教育部秉承“城乡一体、重在农村”的原则,在政策、资金项目上向义务教育及最困难地区、学校、学生倾斜支持。教育部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央对地方教育转移支付资金总量从年的亿元增加至年的亿元,其中80%以上用于中西部地区。“用了几年时间,全都改善了。”韩周兴说,良村中学已实现整体搬迁,新学校距离原来学校大约米。他现在工作的鼎龙中学宿舍楼、塑胶运动场、图书馆都是崭新的。年以来,我国累计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10.8万所,个贫困县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实地督导检查,全国99.8%义务教育学校(含教学点)办学条件达到基本要求。在改变贫困地区学校面貌这场攻坚战中,如何改善深度贫困地区的教育落后面貌成了难啃的“硬骨头”。红土山村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东部,是一个深度贫困村。长期以来,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思想观念等诸多因素制约,群众受教育程度不高,经济意识、发展意识较为薄弱,生产生活条件落后,总体贫困程度深。再加上不重视子女教育等问题,贫困代际传递的问题在这里显得尤为突出。红土山村所在的勤丰镇结合全镇脱贫攻坚实际,用教育精准扶贫打破红土山贫困代际传递,构建了“1个目标,2个重点,3类群体,3个活动”的“圆梦助学”扶贫新模式。现在,红土山深度贫困村落后的教育面貌得到极大改善,实现了改革开放40多年来红土山村高中生零的突破,为红土山深度贫困村“育好一代人”和阻断代际传递打下了坚实基础。“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贫困地区学校硬件的改善为教育脱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过对于全国的教育人来说,面前依然摆着一个难题:解决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失学辍学问题,只有解决了这一历史性难题,才能真正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完成“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目标之一。韩周兴依然记得两年前的那个3月,年的3月20日,他从距离兴国县公里以外的揭阳,成功把小阳(化名)劝返回了学校。那年的2月21日是开学报到的日子,正在上八年级的小阳没有到校。第二天,学校老师来到了30里外的小阳家,对小阳的养父母说明了来意,但他们却说:“你们还是别找他吧,我们都好久没见他。也不知道他‘荡’哪儿去了。”后来,老师才知道小阳在附近小学楼梯间里用稻草做了个“窝”,看到大人靠近就会立马离开。在此后的一个月里,韩周兴和老师们到小阳家去了“不下十次”,但其养父母的态度越来越不配合,甚至拒绝接受老师为小阳带去的课本。“找不到孩子,在这偏僻的小山村里就多了个游荡的问题少年。”韩周兴说,必须把孩子找回来。就像韩周兴老师一样,千千万万的教育系统干部、校长、教师带着这样的信念,行走在控辍保学的路上:甘肃省康乐县的“劝返小分队”用19张火车票、9天车程和超过万里的行程找回了失学的三个姐弟;在云南,蒙自市第三小学教师李乔生、曹盛昌每周坚持送教上门,教患有脑瘫和肢体二级残疾的小童识字算数……尤其在“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更是实施了“一人一策”的控辍保学工作方案,建立了教育扶贫台账,摸底贫困教育人口底数台账,每年春季、秋季学期进行建档立卡贫困教育人口信息比对,精准定位每个建档立卡贫困学生,保证底数清。当韩周兴最终把小阳从公里以外的建筑工地上领回学校,他给那天的工作日志起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标题——“孩子,花开的季节,你怎能忘了绽放?”不抛弃不放弃。贫困地区一线的干部、老师用自己的双脚织起了一张义务教育控辍保学的网,兜住孩子的受教育权,确保上学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数据显示,截至年年底,全国建档立卡家庭辍学学生实现动态清零。打造一支“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当“有学上”成为现实,“上好学”就成为贫困地区学生家长最迫切的需求。既要“学有所教”还要“学有优教”。而要提高教育质量,保证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无疑是重中之重。近些年教育扶贫已经逐渐从捐款捐物、援建学校、资助学生逐步向支持教师队伍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等方面深度拓展,造就一支热爱乡村、数量充足、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乡村教师队伍。数据显示,“特岗计划”实施以来我国已经累计招聘教师95万名,覆盖中西部0多个县、3万多所农村学校。“国培计划”培训中西部乡村学校教师校长近万余人次。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惠及8万多所乡村学校万名教师,选派19万名教师到边远贫困地区、边疆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支教。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大幅提升,本科以上学历占51.6%,中级以上职称占44.7%。不久前,天津市武清区天和城实验中学教师马强结束了在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支教,跟他同去的还有妻子——杨村第一中学教师王超,以及7岁的女儿。“这不是我第一次支教,我以前还去过甘肃等地。”马强说,“就是单纯地想为那里的教育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据了解,为提升“三区三州”的教育水平,教育部组织“国培计划”中小学名师名校长领航工程所在学校教师,建立“校长+教研组长+骨干教师”支教团队,组团式“一对一”帮扶凉山彝族自治州14个县市和怒江州全部县市,将顶岗支教升级为团队管理打包帮扶,支教同时培养当地学校管理队伍和骨干教师、教研队伍,整体带动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夫妻二人都去支教,7岁的女儿怎么办?留在天津会给老人增添很多负担,反复思量后,夫妻二人作出一个勇敢的决定——带着女儿一起走。“这里的孩子能在这片淳朴的土地上学习和生活,我们的孩子也能。”马强说。在马强看来,一个教师能带给贫困地区学校的改变其实是有限的,因此要最大限度发挥支教教师的作用,“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周边,要站好每一次讲台”。马强的每一节课都是公开的,哪个老师都可以去听课。他要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变成每一个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变成每一次师生间的互动。令马强欣喜的是,在这样“手把手”的传递中,一位刚刚20岁出头的年轻老师,已经能做得非常好了,“甚至比我处理的都好”。近年来,中央财政每年拿出21.5亿元专款,进行中小学教师培训。随着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很多贫困地区有了一支“留得住、教得好”的教师队伍。拓宽贫困学子纵向流动的通道年夏天,一条“收到清华录取通知书前还在工地打工”的热搜让孙川成为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