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下乡三十六计
2023/10/26 来源:不详下乡,从“把钱分了”到“把钱挣了”。
文/华商韬略徐艳丽
扶贫,就像把蔫蔫倒伏的农作物扶苗——扶起来容易,不再倒下去难。
上学,家里觉得没什么用,都是“给别人投资”,不如辍学做家务;
出嫁,自己县里找个婆家,从一个家换到另一个家;
结婚,生孩子养孩子再生孩子,“女人怎么能出去打工呢”?
以上是甘肃东乡族自治县很多妇女一生命运的写照。
全国脱贫看甘肃,甘肃脱贫看东乡。
这里是全国唯一以东乡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县,六大山梁、六条深沟铁桶般围起来的深度贫困区,有的村以前取个饮用水要走三五公里。
这里的妇女依然受男尊女卑思想的束缚,女子读书是奢侈,很多东乡妇女无法用普通话跟外界交流。
“以前,心里觉得日子一望就到头了。”
东乡绣娘马色麦,35岁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丈夫外面打工,自己在家种地,留守山里,养孩子照顾公婆,如无意外,她可能一辈子不会走出大山。
直到一次参加县里举办的刺绣培训班时,她被邀请加入绣坊一起创业。
马色麦又急又喜地跑回家商量,结果公婆坚决阻止:你也出去了,家里的活怎么办!
“女人怎么可能挣到钱?”
软磨硬泡,央求丈夫,眼泪流了多少次,马色麦终于被允许为自己的人生跨出一小步。
年,东乡县农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元。马色麦靠刺绣手艺,现在一个月最多能赚到元,有了收入支配权,村里没有人再拿“妇道”戳她脊梁骨。
把更多马色麦这样的女性从脏苦累的灶房带到绣坊里自力更生的,是今年碧桂园扶贫工作队大力扶持的东乡刺绣特色产业项目。
将东乡族刺绣作为文创产品深度开发,提供工艺设计、包装策划一条线服务,销售上给予支持,由碧桂园旗下碧家文创公司直接下订单,统购包销。村民们只负责拿手艺挣钱。
一幅东乡刺绣,成了当地妇女打开世界的窗。
这样的财富窗口,在江西、在广东、在四川很多贫困地区陆陆续续打开。
江西兴国县贫困户李东生,一年到头靠卖点自产的土蜂蜜过活,碧桂园在此地开辟的红色专线游学项目启动后,前后积压的斤蜂蜜一下卖完,增收多元。
这笔钱是他家一年的生活费。
广东清远英德市,隔山不见人的密林中散布着78个贫困村,贫中之贫的河头村年轻人都穷跑了,心怀有志的后生阿坤却主动返乡投身老家的乡村改造项目。
年,碧桂园投资5亿对英德进行整县帮扶,在“修旧如旧”的岭南风格房屋群落改造后,旅游产业在这片世外桃源绽放异彩。
碧桂园与英德对接帮扶的第二年,穷了几代人的78个贫困村悉数脱贫,4万农民爬出贫困线。
全县摘帽,这样的成果离不开扶贫资金的直接支持,却远远不是仅靠扶贫资金的支持。
繁体“窮”字(穷),穴字底下一个躬,意为无路可走。
马色麦所在的东乡县,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的极旱之地,平均海拔两千米,有些偏远山村要靠政府派车拉水应急,以前全县做不了一个微创手术,很多人到银行存款不会写名字。
这样的地区,给一笔钱就像下一场雨,瞬间蒸发没了。
年春,碧桂园扶贫小组进驻东乡县,陆续投入扶持教育与产业加工基地等项目。
想做刺绣的,碧桂园提供培训并下单采购;想种苗木,碧桂园出资帮建亩花卉苗木基地;想养羊,碧桂园给予每只60元补助,每斤高出市价2元收购,组织慈善晚宴帮忙在全国打响品牌,一晚上认购了一万多只东乡羊。
老话常说,救急不救穷,帮笨不帮懒。
用就业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代替大水漫灌的砸钱扶贫。“以购代捐”,帮政府搞活当地经济,而不是休克疗法,捐完就走,这是碧桂园近年摸索出的精准扶贫的新路子,也是当地人乐于接受的“有奔头、有门道”的路子。
这条路子,在信息闭塞、耕地贫乏的江西革命老区,在山地环绕、位居水源保护区的粤北深山,在天涯海角、无产可守的海南边陲,分别走出了一个个因地制宜的扶贫项目。
赣南土地贫瘠,工农业基础先天不足,碧桂园调研后主抓副业,发动乡民养灰鹅、养竹鼠、养苗木,每户最高补贴元;
同时开放碧乡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扶助数百余农户进行品牌推广和新销售模式培训,不到一年就冒出了“灰鹅大王”“竹鼠大王”“致富花”等养殖标兵。
粤北财穷民困,水源保护区附近的村子很多都是水库移民,人畜混居,污水横流,每年雨季面临山体滑坡、房屋坍塌的安全隐患。
帮扶粤北地区八年多,碧桂园先后捐资7亿,帮多户农民改造泥砖房、住上小别墅,为树山村等村落完善道路、自来水设施;
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扶持当地依山傍水发展苗木种植、绿化产业,累计产值超2万元,村民实际获益1多万,户均增收7万元。
偏居一隅的海南琼海,岸边原住民世代渔海樵山守贫而居,年碧桂园选定南强村、水口仔村等村落,驻村设点对接帮扶。
依托岛屿风情和古村文化,碧桂园为当地打造诸多艺术创作项目、五色粽产业及休闲度假景观,带动当地10余种经济形态发展,提供数百个就业岗位,寂寂无名的原始村一跃而成为享誉博鳌的艺术村。
赣州农民对竹鼠的花式吃法、粤北天然氧吧中的合作社生态区、南强村碧海椰风下的民宿书吧……
这些原本在信息社会里鲜少被外界看到的乡村景象,如今在抖音、微博、头条上成了“世界很大想去看看”的网红站点。
扶贫 的结局,或许就是从物质水平到精神世界上的直立行走,扶智且扶志。
因地施策,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能保留风土原貌的不搞大拆大建,能发挥农民能动性的不搞大包大揽,尊重当地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变输血为造血,变粗放为深入——
精准扶贫之精,或正在此。
年3月31日,由国务院扶贫司主办的“首届中国企业精准扶贫优秀案例()”在北京发布首版《中国企业精准扶贫50佳案例》。
在22家入选精准扶贫 案例的民营企业中,碧桂园综合得分名列第一。
截至目前,碧桂园累计扶贫公益投入55亿元,覆盖9省14县贫困地区,惠及36万人口。
策略上,从22年前一次性拿出半数身家成立仲明助学金,到今天多项目、多地域、多层次定点驻村、振兴三产;
碧桂园的扶贫方案经历了从年开始单个项目帮扶、到年试点驻村扶贫,再到年大规模驻村扶贫三个阶段,逐渐精确化、深入化的探索变迁。
在西方经济学著作《贫穷的本质》一书中,即便在深入调研五大洲18个国家贫困人口群像之后,作者依然无法对“贫困流行病”的世界难题给出一个标准答案。
“搞大水漫灌、走马观花、大而化之、手榴弹炸跳蚤不行”,“必须精准到户,因贫困原因施策”,“要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
这些年来,身在扶贫一线的中国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企业就像主刀医生一样,越来越倾向于对扶贫工作展开靶向治疗,好钢用到刀刃上。
扶贫,就像把一颗蔫蔫倒伏的农作物扶苗,扶起来容易,不再倒下去难。
“通过创新可造血的扶贫方式,探索可复制的扶贫模式,构建可持续的扶贫机制,碧桂园为脱贫攻坚贡献了智慧和方案。”中国社会科学院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钟宏武如是评价碧桂园扶贫模式。
党建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就业扶贫分类施策,加上健康扶贫、旅游扶贫等共同构成“4+X”模式,因地制宜安排项目,这是被广东英德地区证实了的可复制的扶贫方略。
“借本你种,卖了还本,赚了归你,再借再还,勤劳致富”,扶贫先扶志,叫人们站着把钱挣了而不是躺着把钱分了,这是激发主观能动性的可造血的经济手段。
在当地寻找德高望重、有带动力的“老村长”言传身教,先在精神上干革命,物质上集体创富,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扎根扎深、扶贫扶透,这是可持续的扶贫机制。
“4+X”模式对症下药,以可造血、可复制、可持续的方案响应国家精准扶贫阶段性要求,这是对抗“贫困流行病”难题的碧桂园药方。
年10月14日,今年诺贝尔奖经济学奖揭晓,三位为减轻全球贫穷探索试验的社会学家共分奖项。
每天花99美分(人民币约7元),这是诺奖得主所定义的贫穷。
照这个标准,年的中国,当时7.89亿生活在农村的人口贫困发生率达到了%。这一年,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人均GDP是我们的3倍。
改革开放后,7年不到,我国农村贫困人口锐减1.1亿;34年后,贫困人口减至不足1亿。
年~年,中国农村贫困发生率从97.5%一路降至1.7%,贫困人口从7.8亿减至万,每年减贫人数保持1万以上。
从全球一线贫困国到全球第一减贫国,联合国驻华协调员罗世礼表示: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
这项举国创下的减贫奇迹,功勋章上有5.54万家参与扶贫的民营企业出的一把力。
恒大投入30亿攻坚毕节脱贫,万达规划13亿改造丹寨小镇,阿里的“乡村教育计划”,京东的“跑步鸡”,苏宁的“七位一体电商扶贫”、碧桂园的“4+X”精准扶贫……
这两年,大型带头企业的扶贫步调越来越专业化、科技化、战略化。
扶贫规模越来越大的同时,研究更长足、高效且可持续的扶贫方案,让民企队伍为国家减贫事业探索出了更多更大的可能性。
年5月,在碧桂园与全国13县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结对签约仪式中,集团创始人兼董事局主席杨国强正式将扶贫事业确立为集团主业之一。
立足广东英德的成功经验,碧桂园全面开启全国9省14县的对口帮扶。可造血、可持续、可复制的“碧桂园模式”,正勾勒出一张迄今为止覆盖地域与惠及人口最多的民企扶贫版图。
为配合加速推进的扶贫资源需求,碧桂园旗下碧家文创文化公司、现代农业公司、物业公司、建筑公司及碧乡等电商零售平台,全面整合为一条扶贫产业链,从资金支持,技术扶持,采订购加持,销售渠道援持等产供销环节提供全套支持。
年,碧桂园接连上马现代农业与智能机器人两大新业务。
“穷过,知道贫困是怎么回事”的杨国强,将发展现代化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生产力确立为未来二十年集团重大战略规划。
此后不久,碧桂园投资数亿将旗下机器人智能建造基地等重点项目迁入江西等贫困山区安营扎寨,举全集团之力,把自身优势产业落地到各贫困县。
一种连筋连肉的企业扶贫路径正在探索中。
重农村、懂农业、爱农民,而后才有可能真正治穷病,挖穷根,挪穷窝。
中国式减贫,是举国体制创造的奇迹,是党和政府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的奇迹,也是“万企进万村”的企业扶贫队伍参与和见证的奇迹。
——END——
图片均来自网络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