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苗达人的致富路
2022/8/13 来源:不详客家新闻网李玲
一块块蓄满水的鱼塘波光粼粼,水质清澈;三五成群的鱼苗争相浮出水面嬉戏抢食……这是8月30日,笔者在兴国县江背镇果源村共同组退伍军人胡桂生的8亩鱼苗基地看到的情景。正在给鱼苗喂食的胡桂生高兴地告诉笔者:“三个月前已经把投放的70万尾‘水花’售完,现在塘里还有1.5万尾,等养到明年二月份,尺寸大些就可以卖到更高的价钱。”胡桂生说到的“水花”,就是鱼苗。
图为胡桂生正在给鱼苗喂食。
今年61岁的胡桂生出生于农村的贫苦家庭,年,他应征入伍,成为福州军区野战司八十六司的一名战士。在部队,胡桂生积极参加一兵多能训练,培养出坚韧、顽强、乐观向上的优良品质。
年退伍后,胡桂生返回家乡江背镇果源村,顶着生活的重担,四年多来,他以在家务农为主,有空还会四处打零工赚取劳务费。“总觉得一家人靠几亩水稻过活不是长久之计,也不是自己喜欢的状态。”胡桂生说。
年,胡桂生了解到县城附近乡镇的水产养殖发展势头强劲,还有水产站的技术员会定期下乡指导农户养殖,“家门口的水塘一直荒着,鱼苗养上几个月便能出售,正好可以利用起来,也算是一笔收入。”从此,一个水产养殖的念头在胡桂生心里扎下了根。
梦想的实现总要越过泥泞、跨过荆棘,胡桂生的水产养殖之路亦是如此。
“投放的鱼苗几乎都死了,几千块钱就这样打了水漂。”回想起年的灾荒,胡桂生至今还心有余悸,当时从别的村买来40万尾“水花”,不巧全县闹灾荒,河塘干旱,致使胡桂生投放的鱼苗存活下来不到10万尾。不过,这反倒让胡桂生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水花”养好。
此后,胡桂生只要在家里遇上了难题,便会四处请教“水花”养殖能人。“老胡人聪明,总是不懂就问,弄懂了就马上记录下来,跑得也勤快,县里组织的水产培训讲座总是能见他早早到场。”提起胡桂生养殖“水花”的劲头,县水产站技术员上官奕长连连称赞。
据上官奕长回忆,当时全县推广水产养殖技术,水产站技术员经常走村入户对农户进行养殖培训,胡桂生勤奋肯干,总是最积极的那个。
图为胡桂生正在查看鱼病防治手册。
“以前也就是个半亩方塘,现在可远远不止了,面积大着呢。”胡桂生指了指不远处的几口大鱼塘,全部加起来有8亩左右。据胡桂生的妻子陈荷英介绍,家里这8亩的鱼塘大部分是从村里人手上租来的荒塘,原来自家的鱼塘深度只有60公分,完全不适宜水产养殖,只得自己动手挖土,“每年塘里的鱼苗卖完就放水挖塘,挖了整整三年。”陈荷英说。如今,胡桂生家门口的鱼塘深度达1.2米,平均每年投放“水花”50万尾。
“别小看了‘水花’,虽然一条长到2、3两就得出售,时间上也仅需2个多月的时间,但要让其健康成长却不容易。”胡桂生笑呵呵地介绍说。20多年来,靠着技术员的悉心指导和在养殖过程中不断实践总结,胡桂生已成为村里的专业鱼苗养殖能手,经他从“水花”培育出来的鱼苗成活率都在60%以上。
“每天都要到鱼塘边走上两趟,一是察看水温变化,二是检测水内微生物密度。”当问及胡桂生养殖“水花”的要领时,他娓娓道来,‘水花’鱼苗养殖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所以要想提高鱼苗“水花”成活率,就必须从鱼苗池建设、鱼池消毒、科学引种、放养密度、防治病害等环节入手。为此,胡桂生每天都会定时查看天气预报,保证鱼塘温度和鱼苗的产地温度差控制在0.5℃以下,此外,胡桂生每次都会在下苗前一周对塘水进行彻底的杀菌消毒,并通过水色的变化随时调节水内微生物的平衡,让鱼苗不至于缺氧而死。
如今,胡桂生靠着摊养“水花”卖鱼苗,每年为家里增收8万余元。在满足兴国县多个乡镇农户鱼塘养殖需求的同时,还销售到于都、宁都等地的水库进行投放养殖,目前,每年培育出售的鱼苗达70多万尾,固定由他供鱼苗的养殖农户达到20多户,成为了当地公认的“鱼苗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