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历史热点专题,2020中考不用愁之
2023/4/27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科学大讲堂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yyzj/260589.html
专题六:“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热点对应:脱贫)
近现代历史上各阶级探索救国之路的主要史实及结果
1.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失败
2.地主阶级:洋务运动——失败(近代化开端,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3.资产阶级:
(1)维新派——戊戌变法失败(思想启蒙)
(2)革命派——辛亥革命取得成果(推翻帝制,创立民国),但最终失败(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孙中山:让中国人民醒过来)
(3)激进知识分子——新文化运动中国近代思想大解放,开启思想的闸门
4.无产阶级:
(1)五四运动——五四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2)共产党:
①毛泽东: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领导人民建立新中国——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走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伟大探索。
②邓小平: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时期;
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国情相结合的伟大探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启示: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国梦”;“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漫长过程,其中会有曲折,只有弘扬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爱国奉献的精神才能克服困难,达成目标等。
专题七:中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及发展趋势(热点对应:治理现代化)
1.过程:(1)萌芽(战国):商鞅建立县制、
(2)确立(秦朝):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确立皇权的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县制)
(3)巩固(西汉):①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思想专制,儒家思想作为正统思想,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4)完善(隋唐):①三省六部制,②科举制。
(5)发展(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在地方设“行中书省”实行行省制度,
(6)强化(明朝):明朝皇帝大权独揽,在中央废丞相和中书省,权分六部;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削弱地方势力。明朝还遍设厂卫特务组织,实行八股取士,这是专制主义加强的突出表现。
(7)顶峰(清朝):雍正时,设军机处,使君权空前加强,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达到顶峰。
2.趋势:始终伴随着两种权力的斗争——中央和地方、皇权和相权的斗争。在斗争过程中,皇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集中,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专题八:中外历史上的改革(热点对应:改革开放)
1.20世纪三大成功改革:苏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中国改革开放相同点:
(1)都是在国家面临经济困难和政局不稳的情况下的改革。
(2)都不改变原来的社会制度。
(3)都使国家经济恢复发展、政局稳定,为以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
(4)都有创新:①美:加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指导;②苏: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③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设立经济特区等。
启示相同:①不同社会制度可以相互取长补短,自我完善;②结合国情进行改革,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2、世界重要改革的历史启示
(1)日本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成功的历史启示:要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改革是强国之路;要树立改革意识和创新精神,与时俱进;重视科技和教育,走科教兴国之路。
(2)新经济政策的历史启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3)罗斯福新政的历史启示:①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要立足国情,锐意改革,积极应对危机,构建创新型社会。②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专题九:中日关系的发展历程
1、古代——友好交往为主
唐朝中日友好交往:①遣唐使来华;②鉴真东渡;
明朝中期:倭寇骚扰中国东南沿海,戚继光抗倭。
2、近代——以对抗、冲突为主。
①—年,发动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②年,日本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③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德宣战,在巴黎和会上,企图使山东权益合法化;-年参加华盛顿会议,受到英、美抑制。
④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局部侵华。
⑤年,制造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的侵华战争。
.⑥.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台湾被日本占领50年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现代——从”冷战对立”走向复苏,交往与冲突并存,曲折前进。
①新中国成立后,年—年,日本追随美国对中国采取敌视政策(冷战对立)。
②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正式建交,中日邦交走向正常化。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日关系一波三折,出现了”经热政冷”(经济交往热,政治交往冷)的局面。
④现阶段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
历史问题(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问题);领土问题(钓鱼岛问题)。
4.面对中日关系中国应该怎么做?
(1)国家怎么做①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②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积极开展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③要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善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④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
(2)青少年应怎么做①牢记历史、珍爱和平。②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③呼吁日本右翼势力,要正视历史,深刻反省历史。
专题十:美国历史发展的进程
1、美国史简介
独立的美国——美国独立战争 (华盛顿)
统一的美国——美国南北战争 (林肯)
创新的美国——三次科技革命、罗斯福新政
富强的美国——参与两次世界大战、二战后经济的发展
霸道的美国——两极格局形成、霸主地位的确立
2、美国崛起的启示
(1)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和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政治前提。
(2)改革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是应对社会危机的重要途径。
(3)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
(4)要大力发展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适时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政策。
(5)要抢抓国际机遇,要根据国际形势变化适时调整对外政策。
专题十一:古代农业发展(热点对应:一号文抓好三农工作)
(1)河姆渡遗址(长江流域,种植水稻)和半坡遗址(黄河流域,种粟)。
(2)春秋时出现铁农具和牛耕。
(3)战国时李冰修筑都江堰(天府之国)。
(4)人口南迁与江南开发。
(5)宋朝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在南方;明代引进玉米、甘薯等粮食作物。
(6)北朝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7)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8)建国后的土地政策四次调整:土地改革、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④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农业的启示:1、重视民生,以农为本。2.农业是是任何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3.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大力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行惠民政策,减轻农民负担。
专题十二:中西方近代化比较(热点对应:文化多样性)
1、中国近代化探索的过程:
(1)代表事件(探索的尝试):学技术——洋务运动,学制度——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
(2)特点: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是一个由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过程,经历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是一个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层层递进的过程。(3)启示:①中华民族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2、西方近代化历程:思想变革——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制度变革——英、法、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技术变革——工业革命。
专题十三:古代中医发展(热点对应:中医防疫)
一、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成编于战国时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成为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开创了经脉学和针灸术。
《难经》:中医现存较早的经典著作。有“问难”或“疑难”之义。
《伤寒杂病论》:系统地分析了伤寒的原因、症状、发展阶段和处理方法,创造性地确立了对伤寒病的“六经分类”的辨证施治原则,奠定了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
《神农本草经》: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
二、中医名医
1、医祖:扁鹊。春秋战国时期名医。精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2、医圣:张仲景。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
3、外科鼻祖:华佗。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发明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广播体操——五禽戏(虎鹿熊猿鸟)。精于手术,发明麻沸散。主要著作《青囊经》已佚。华佗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4、针灸鼻祖:皇甫谧。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其著作《针灸甲乙经》是中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并被誉为“针灸鼻祖”。
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总称。针法是指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穴位,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
5、道家医生:葛洪。东晋著名医药学家,是预防医学的介导者。著有《肘后方》,书中最早记载一些传染病如天花、恙虫病症侯及诊治。“天行发斑疮”是全世界最早有关天花的记载。
6、药王:孙思邈。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7、儿科之圣:钱乙。宋代著名的儿科医家。一生著作颇多,有《伤寒论发微》五卷,《婴孺论》百篇,《钱氏小儿方》八卷,《小儿药证直诀》三卷。现仅存《小儿药证直诀》,其他书均已遗佚。
8、滋阴派创始人:朱震亨。力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之说,创阴虚相火病机学说。
9、药圣:李时珍。明代著名医药学家。其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
10、天医星:叶桂。清代著名医学家,四大温病学家之一,为中国温病学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