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区发现2200多处地质遗迹,自然资源
2023/8/29 来源:不详12月15日,国新办举行自然资源政策支持脱贫攻坚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主任吴登定介绍,在贫困区调查发现各类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多处,其中世界级的有98处,国家级的处,通过挖掘地质文化元素和特色资源,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3处、世界地质公园5处、国家地质公园5处。
△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总工室主任吴登定(徐想摄)
“我们发现一些贫困地区并不具备发达地区所具有的工业化、现代化条件,但是往往它的生态资源、自然资源比较独特,所以怎么来引导相对落后的贫困地区找一条新路,这是重大的命题。”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庄少勤解释说。
庄少勤表示,如何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在地质工作当中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包括地质公园在内,如何把自然资源禀赋,变成有价值的能促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资源,这是在探索、在试图能够找到新路径的一些努力。
吴登定举例,如在江西兴国县高多村,通过调查发掘特色丹霞地貌,建设“地质+红色”地质文化村,有效拉动旅游业的发展,多户农户受益,人均增收在元以上。通过挖掘特色地质资源,带动乡村旅游。
吴登定还提到,地质扶贫的另一方面是发挥地质科技优势,比如找水打井,防治地质灾害,着力补齐脱贫攻坚短板。聚焦饮水安全问题,江西赣南红层区、滇桂黔岩溶区和西部干旱区等资源型、水质型缺水和季节性缺水严重地区,深入调查摸底,精准对接需求,根据当地的地质条件,实行一点一策,成功找水打井多眼,总涌水量超过20万吨/天,为严重缺水地区贫困群众提供了生产生活水源保障。
红星新闻记者高鑫北京报道
编辑刘宇鹏
(下载红星新闻,报料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