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振兴路上这八年,赣州收获满满
2023/10/8 来源:不详
7月2日下午,《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实施八周年新闻发布会召开,省苏区办副主任、市振兴办主任薛强介绍了《若干意见》实施八周年有关情况,市振兴办副主任缪小征、刘卫红回答了记者提问。
八年前,在习近平总书记直接推动下,《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实施,翻开了赣南老区发展的历史新篇章。八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党中央、国务院深切关怀,国家部委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下,赣州全市上下紧紧围绕苏区振兴发展目标,感恩奋进,苦干实干,推动《若干意见》在赣南大地全面深入落实。八年后的今天,赣南苏区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城乡面貌大变样。回顾八年来的奋斗历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凝聚苏区振兴强大合力,区域政策高地全面构筑。《若干意见》出台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强调“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工作要抓好,这具有政治意义”“一定要把老区特别是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放在心上”。年5月20日,总书记亲临赣州视察,高度肯定赣南苏区发展取得重大进展,为赣州发展标定了新的历史方位。李克强总理年8月在赣州视察时强调“对赣南老区的支持,别的地方不能攀比”。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关怀,让赣南广大干部群众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八年来,国务院或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14个支持文件,国家层面支持政策文件达个。国家发改委牵头召开6次部际联席会议,研究协调涉及赣州的94项重要事项。国家发改委、中央组织部牵头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赣南,先后派出批次由主要领导或副职领导带队的调研组深入赣南调研,派出四批名优秀干部深入赣南各县(市、区)、赣州经开区挂职帮扶,有力促进了受援地发展。省委、省政府强力推进苏区振兴,省委书记亲自挂帅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召开9次领导小组会和5次工作推进会,研究协调项支持事项。省直厅(局)倾力支持,32个省直厅(局)出台具体实施意见。
二是经济发展迈入快车道,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向好。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亿元、达亿元,是年的2.6倍,列全国第71位,较年前移37位。经济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年,全市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额、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9.8%、13.2%、12.4%、10.7%、19.1%、9.4%、10.9%,增幅稳居全省“第一方阵”,均高于全国同期水平。连续三年获评全省高质量发展考评第一名,赣州先后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和综治最高奖“长安杯”等荣誉。
三是民生问题得到较好解决,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财政支出的近七成、新增财力近八成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八年来民生支出累计亿元,年均增长22.6%。累计减贫.06万人,11个贫困县和个贫困村脱贫退出,贫困发生率从年的26.71%下降至年的0.37%,赣南苏区实现历史性整体脱贫。累计改造农村危旧土坯房69.5万户,近万农民住上新房,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13.5万户,新建城市保障性住房7.95万套,解决71.4万城镇居民的住房问题。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解决.8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近万山区群众不通电和长期“低电压”问题。累计升级改造国省道公里,新建改造农村公路2.6万公里,25户以上人口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群众出行条件大为改善。新(改、扩)建城乡学校所、校舍万平方米,其中改造校舍危房.6万平方米。建成医疗卫生项目个,每千人病床数由年的2.7张增加到年的5.6张,长期困扰赣南人民的住房难、用水难、用电难、行路难、上学难、看病难等问题基本解决。
瑞金市叶坪乡黄沙地华屋新房外的对联
“水上漂”居民上岸安居乐业
会昌县的村庄美景如画
改造后的兴国县埠头乡铭恩村
四是特色产业快速发展,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坚定不移推进主攻工业。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家,是年的2.8倍,居全省第一。“两城两谷两带”产业集群加速壮大,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国机智骏、山东凯马实现量产销售;现代家居城“南康家具”品牌价值居全国家具行业之首,家具产业集群产值突破亿元,赣州成为国内三大家具基地之一;中国稀金谷入驻“国字号”创新平台8个,中科院稀土研究院一期建成并已入驻名科研人员,稀土钨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青峰药谷建成2个国家高层次人才产业园、1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和规上企业数分别为年的3.5倍和4倍;纺织服装产业带产值突破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家,为年的71倍;专利授权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均为年的十余倍。现代农业扬优成势,赣南脐橙品牌价值(.4亿元)稳居全国区域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水果类第一,脐橙产业助力脱贫攻坚做法获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肯定并成为全国典型案例;蔬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新建规模蔬菜基地个、25.9万亩,钢架大棚突破20万亩,成功承办年中国蔬菜产业大会,赣州成为江南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和集散地;油茶产业势头良好,高产油茶林面积达万亩,赣南茶油晋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榜50强。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服务业增加值增速连续四年全省第一,占GDP比重达49.8%。金融机构由年的73家增加到家,赣州成为赣粤闽湘四省九市中金融机构最多、种类最齐的设区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是年的3.1倍、5.2倍,均超亿元。旅游接待人次突破1.3亿、总收入突破亿元,瑞金共和国摇篮景区晋升国家5A级景区,赣州跻身全国12大重点红色旅游区,基本建成全国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
五是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城乡面貌大变样。赣州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地位日益凸显。铁路建设实现突破,昌赣高铁、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赣韶铁路建成运营,赣深高铁和兴泉铁路加快建设,瑞梅铁路、长赣铁路前期工作加快推进,“一纵一横”高速铁路和“两纵两横”普速铁路网加快形成。新增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公里,总里程约占全省1/4,形成“三纵三横六联”高速公路网,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黄金机场新航站楼建成投用,航空口岸获批临时开放,赣州成为全国革命老区中唯一拥有铁路、公路、航空三大口岸的城市,瑞金机场开工建设。能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华能瑞金电厂二期、信丰电厂一期建设进展顺利,实现千伏电网输入“双环网、双通道”、千伏变电站县县全覆盖的历史性突破。西气东输二线和三线赣州段工程、樟树-吉安-赣州成品油管道建成投产。水利基础设施得到巩固。实施五河治理防洪工程40个、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处,建成防洪堤.5公里。建设了寻乌太湖、定南洋前坝、兴国洋池口、龙南茶坑水库等一批重大水利工程,加固病险水库座,小型水库基本除险摘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现全覆盖。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51.85%,较年提高12.51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加快五区一体化发展,南康、赣县撤市(县)设区,蓉江新区26平方公里城市框架基本形成,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平方公里、人口达万,面积和人口均翻了一番,总长约50公里的6条快速路建成通车,赣南老区正加速建设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
赣州市中心城区新面貌
赣州快速路
六是生态屏障巩固提升,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得益彰。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成为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完成废弃稀土矿山治理92.78平方公里,近半个世纪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是前30年的1.3倍,水土保持“赣南模式”在全国推广,列为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筹资亿元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59个,试点预期目标基本完成。首轮东江流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试点任务顺利完成,出境断面水质达标率达%,第二轮补偿协议成功签订。实施10年改造0万亩低质低效林工程,完成改造近万亩。全面推行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23%以上,空气质量达国家二级标准;县县建成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水质综合指数全省第一。
郁郁葱葱的赣江源头
赣县旱塘小流域蕉林土地坑治理后
七是改革开放走深走实,发展活力明显增强。累计获批国家级以上试点示范事项个,赣州成为国家部委改革创新的“试验田”。一批重大平台密集落地。龙南、瑞金经开区和赣州高新区升格为国家级园区,赣州综合保税区封关运行。赣州国际陆港获批全国内陆第8个临时对外开放口岸、全国内陆首个国检监管试验区,全省首个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进口肉类指定口岸通过验收,年吞吐量突破60万标箱,中欧(亚)班列开行量进入全国内陆港“第一方阵”,成为全国铁海联运外贸集装箱吞吐量最大的内陆港。“放管服”改革取得突破,在全省率先开展企业开办、工程项目审批、不动产登记三个“一窗办”,在全省率先启动“一链办理”改革,“赣服通”市县分厅全部上线,80%以上服务事项实现“掌上办”。开放合作成效明显。与深圳、广州、厦门等市战略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共建深(圳)赣(州)港产城一体化合作区取得实质性进展。八年来引进省外项目资金、实际利用外资年均分别增长14.7%、10.2%。
赣州国际陆港
赣服通
八是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我市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长期战略任务,持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赣南广大群众发自内心铭记党恩、念总书记的好,纷纷自发在家中张贴毛主席和习总书记画像,以朴素方式表达对领袖的敬仰爱戴。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干部群众“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更加坚决。大力弘扬苏区精神,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掀起“效能革命”“作风革新”,努力争创新时代“第一等工作”。老百姓都赞许地说,“苏区干部好作风又回来了!”
瑞金市中华苏维埃历史纪念园
答记者问
答记者问
答记者问
1
当前,赣州市正在全力争取国家出台新一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能否介绍一下,目前的进展情况以及赣州围绕争取新一轮政策做了哪些工作?
答: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江西和赣州视察时,高度肯定了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取得的重大进展,对纵深推进苏区振兴发展作出了明确指示。我市以高度的政治站位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把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争取国家出台新一轮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政策作为一项重大任务,目前,有关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围绕这项任务,我们做了大量工作。
一是精心部署推进落实。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挂帅的工作领导小组,专门以市“两办”名义下发了工作方案,明确了主要工作任务、落实了具体责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协调调度,有关市领导带头北上,全力对接争取;全市上下一盘棋,共同推进落实。
二是认真组织评估自查。去年6月至9月,我们按照国家发改委部署要求,对《若干意见》的实施情况进行了全面评估自查。通过精心组织实施,较好地完成了评估自查任务,形成了评估自查报告上报国家发改委和中咨公司。
三是开展主题调研活动。为摸清家底,去年我市集中3个月的时间,在全市开展了以“接续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为主题的大调研活动。通过调研,我们认真总结了落实《若干意见》的成功经验,深入剖析了当前存在的短板,研究提出了一批重大政策成果,为研究出台新一轮政策奠定了较好基础。
四是开展集中“北上”对接。启动争取新一轮支持政策工作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赴国家发改委、中咨公司等部委单位对接,争取对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和其他重大政策的支持。去年,我市两次组织由相关市领导带队的集中北上对接,赴国家部委进行对接汇报。经过前期大量对接、沟通和争取,国家发改委、中咨公司先后3次实地到我市调研,部署了《若干意见》全面评估、苏区振兴政策研究、文件出台前期协调等工作,并将研究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列入国家发改委年工作要点。今年以来,我们主动加强与省苏区办、国家发改委的对接汇报,推动加快有关工作进度,并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强化北上对接攻坚,全力争取新一轮政策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做好政策研究、对接、跟进等工作,全力争取国家早日出台新一轮支持政策,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加快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
2
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已发布公告,明确赣州市延续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请介绍一下有关情况,以及我市准备如何进一步发挥好重大政策效应,助力苏区振兴发展?
答:《若干意见》结合赣南苏区的特殊地位、特殊贡献、特殊困难“量身定制”了一系列特殊扶持政策。特别是明确赣州市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为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减轻了企业税收负担。这是最直接的表现。经核算,截至年度,税收优惠政策共惠及我市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家具制造业,商务服务业等43个行业,累计为户(次)企业减免企业所得税47.3亿元。二是促进了赣州产业发展。在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的吸引和带动下,我市企业纳税人从年的1.83万户增长至年的8.16万户。其中,仅年我市新增高新技术企业就达家,增幅全省第一,总数达到家。三是增强了外资投入引力。年以来,赣州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和省内周边地市。其中,实际利用外资的增长趋势明显,仅年赣州实际利用外资达20.12亿美元,增长9.1%,实际利用省外项目资金.27亿元,增长10.1%,税收优惠政策成为吸引外资投入的重要竞争优势。更为重要的是,企业通过西部大开发税收优惠政策减免的税款资金投入到再生产过程,用于增加固定资产和科技研发等,进一步提升了企业发展空间,形成了企业盈利、行业发展的良性循环,增强了“造血”功能,拉动经济持续高质量增长。
今年4月23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延续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明确在保持优惠范围、优惠力度和优惠方式“三个基本不变”的基础上,自年1月1日至0年12月31日,对设在西部地区的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江西省赣州市等四个非西部地区比照西部地区的企业所得税政策执行。同时,降低享受优惠政策门槛,将鼓励类产业项目当年度主营业务收入占企业收入总额的限制比例由70%降低至60%,进一步扩大了优惠政策覆盖面。
这项政策能够顺利落地,应该说是来之不易的。除了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部委的鼎力支持外,与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是分不开的。市委、市政府从去年4月份就启动了争取新一轮支持政策相关工作,明确将争取赣州市延续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和实施新一轮对口支援帮扶政策作为先行对接重点政策进行突破。全市上下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做好北上对接汇报工作,客观、准确反映赣州诉求,积极争取省直部门支持,共同做好对接汇报工作,特别是争取省政府专门就我市延续执行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向国务院上报请示,推动部委及时研究,有力推动了政策的顺利落地。可以说,西部大开发税收政策的延续,是全市北上对接工作的一个重大突破,确保了有关政策执行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也为全面争取国家层面出台新一轮支持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政策意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下一步,我办将会同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在进一步“吃透”政策的基础上,切实加强政策宣传力度,优化提升涉企服务,强化部门协同合作,推动政策精准落实,确保延续政策执行有序衔接,持续发力助力赣州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
3
对口支援是党中央、国务院给予赣南老区的特殊关怀,也是助力苏区振兴发展的一项重大政策举措。请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市推进落实对口支援政策有关情况,以及第四批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情况?
答:对口支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给予赣南老区的特殊关怀,是推动苏区振兴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若干意见》的核心政策之一。对口支援工作开展以来,中央对口支援单位始终带着对苏区人民的深厚感情,紧紧围绕《若干意见》确定的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职能、资源优势,在政策、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予以了一系列特殊帮扶和支持,为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我们做了相关统计,截至年底,42个中央对口支援单位有位副职以上领导深入赣南老区调研指导,累计出台了个对口支援工作计划或方案,安排受援地项目近个,援助资金余亿元,先行先试政策项,开展人才交流培训9万余人次,可以说是“翻箱倒柜、倾其所有”助力苏区振兴发展。特别是前期选派的三批名对口支援挂职干部,他们把赣南苏区作为“第二故乡”,接续倾情服务苏区振兴发展,为赣南老区带来了新理念、新思维、新血液和新动力,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上上下下的一致肯定。
目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中组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支持推动下,第四批对口支援挂职干部已于5月底到任开展工作,顺利完成了对口支援挂职干部的新老交替,确保了对口支援工作的有效衔接,是全市争取延续苏区振兴有关重大政策的又一突破,可以说也是来之不易,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第四批对口支援挂职干部来自40个不同的中央国家机关及有关单位,其中,中组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为对口支援工作的牵头部委,中国工程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对口帮扶市本级产业发展,18个县(市、区)分别安排两个部委对接帮扶。县(市、区)具体结对安排上,在保持对口支援力量和结对安排大体不变的基础上,结合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委职能优势与受援地发展需求更好契合等因素,进行了适当的微调,主要变化是:原对口支援上犹县的国务院法制办调整为全国工商联,原对口支援瑞金市的中国银监会调整为新华社,原对口支援定南县的国台办调整为中国进出口银行,原对口支援大余县的应急管理部调整为中国科学院,原对口支援章贡区的工信部和原对口支援龙南县的国家药监局进行了互换。从新一轮对口支援结对安排来看,部委职能优势和受援地发展需求的契合度更加紧密,对口支援力量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目前,40名第四批对口支援干部已赴各受援地开展具体工作。近期,我办也将牵头组织第四批挂职干部到全市各县(市、区)开展大调研活动,更好地让挂职干部尽快熟悉市情,加快角色转变,推进对口支援“援县促市”工作。
总之,我们将以启动新一轮对口支援工作为契机,加强工作统筹调度,对工作中取得的好经验、好做法、进一步巩固提升、形成机制,不断巩固扩大对口支援政策效应,推动对口支援工作再上新台阶。
4
《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赣州在试点示范建设方面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请问,八年来,赣南在推进试点示范方面取得了什么经验成效?对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为了加快推进赣南苏区在全国革命老区中率先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路子,《若干意见》明确赋予赣州“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鼓励先行先试;为全国革命老区扶贫开发、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大使命。在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部委的关心关爱下,《若干意见》出台实施以来,我市累计获批实施国家级试点示范个(其中正在推进72个,已完成36个),是全国获批国家级试点示范最多的设区市之一,成为国家部委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试验田”。
八年来,我市始终把国家级试点示范建设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任务。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部署调度,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印发了《工作方案》,建立了“四个一”(1个市领导+1个牵头部门+1个工作班子+1套工作方案)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了督查考核评价机制,推动国家级试点示范取得阶段性成效,对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试点示范的实施推动我市改革开放合作。以赣州国际陆港为龙头打造内陆双向开放高地,赣州国际陆港3年时间累计开行中欧(亚)班列进入全国第一方阵,航空口岸获批临时对外开放,赣州“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和国际货物集散地加速形成;汽车整车进口指定口岸和肉类指定口岸通过验收,赣州国际陆港成为全国功能最齐全的内陆口岸之一,为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试点示范的实施推动我市产业加速发展。全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国家家具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国家家具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江西)等家具产业试点示范的实施,助推“南康家具”区域品牌价值突破亿元,高居全国家具行业之首。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试点等试点示范,推动全市网络零售额达.3亿元,形成了脐橙、茶油、白莲等一批电商扶贫产业,累计带动贫困户人在电子商务产业链中创业就业增收脱贫。试点示范的实施推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国家绩效评价为优,水质综合指数列全省第一,完成废弃矿山治理34.1平方公里、崩岗治理座,推动历史遗留的废弃稀土矿山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实现了“叫崩岗常青树,让沙丘变绿洲”的治理效果。全国水土保持改革试验区共完成治理面积平方公里,建成4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工程和科技园,相关建设经验连续三年在全国会议上作典型发言。
下一步,我们将倍加珍惜难得的发展机遇,加快完成试点任务,扎实做好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限,进一步总结推广国家级试点示范的成功经验,加快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
来源:赣南日报
作者:记者温居林实习生刘沐笛李佳琪
原标题:《干货!振兴路上这八年,赣州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