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抗日女杰百岁老人林克玉回忆在文安
2023/9/27 来源:不详百岁老人林克玉回忆在文安抗日斗争的峥嵘岁月
撰稿人张亚平
一九三九年我国的抗日战争进入了相持阶段。由于几年来我党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巨大发展和抗日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严重威胁着敌人的后方,又加上敌人战线太长,兵力不足,因内矛盾重重,迫使日寇停止了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略进攻,而把主要力量转向敌后战场。此时我国的政治、军事形势也都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出现了汪精卫叛国投降,将介石动摇妥协的错综复杂局面。国民党的军事重点由对外转向对内,并制定了一整套的“溶共”、“防共”、“限共”、“反共"的反动政策。国民党的假抗日真反共的策略唤来了日军对我抗日革命根据地的大举进攻和反复“扫荡”。
短短的几年在华北千人以上的“扫荡”就有一百零九次之多。此时,文安县的抗日斗争也进入到最严酷的阶段,为适应这种复杂的局面,文安县为保护抗日斗争的骨干力量,让部分工作人员转入地下工作,我妈妈也隐瞒身份回到田安祖的姥姥家。
记得妈妈曾经讲过,刚回村时,对那里的情况并不十分清楚,为了安全每天都要出去藏身以免被汉奸出卖。那时正值年的冬天,寒冬腊月里,天不亮就要离开姥姥家躲到荒无人烟的野地里,晚上天黑了才敢回来。由于冬天地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完了,远远望去都是荒凉的土地,很难藏身,所以白天必须躲在低洼的地方,还要警惕地观察周边的情况。姥姥家生活并不宽裕,没有好的保暖御寒衣也没有充足的粮食。北方的冬天气温很低,刺骨的寒风冻的妈妈浑身发抖,怕暴露位置也不能生火,只能找一些禾草铺在地上取暖。天冷散热快需要补充热量,所以饥饿难捱,特别想吃东西。可是带来的干粮除了红薯就是土豆萝卜,很少能吃上粮食,有时甚至什么吃的都没有。带着的干粮被冻的硬邦邦的,根本咬不下来,还要揣在怀里暖化了才能吃,真是饥寒交迫。
文安洼有一种特殊的植物叫“地梨”,那时也会在湿地里的冰茬下面找到几个“地梨”吃。日复一日几乎整个冬天就是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度过的。当时我妈妈的年龄还不到20岁,虽然条件艰苦,但她坚持抗日斗争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相反,这种磨难更加坚定了她的信念,誓死也要跟着共产党把日本鬼子赶回老家去。
在地下组织工作的几年,她积极响应党的抗日号召,深入动员群众,采取不供敌,不养奸,不给敌人一粒粮的抵抗措施,配合八路军从各个方面不断削弱敌人。
我妈妈现在已经年龄过百,但是讲起那段历史还是很亢奋,好像许多事情就发生在她的面前。
林克玉简历
林克玉年1月出生于文安县田安祖村。年参加革命工作,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担任文安县地下交通员,县妇救会副主任等职务,并在动员村民参加八路军和组织支前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年由地方转入部队工作。解放战争时期随部队转战南北,曾参加了 的平津战役和解放大西北系列战役的保障工作。抗美援朝时期任 第63军师民运干事。
林克玉口述,张亚平整理提供。
林克玉老人近照
张英辉(-)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人。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政治部保卫队勤务员、南路军独立团班长,红7军军部电话员、班长、排长。年在瓦窑堡入红军大学步兵科学习,毕业后曾任-机要科译电员、军委第四局管理员。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师独立团排长、连政治指导员,晋察冀军区 分区1团副营长、警卫营营长,易县支队支队长,冀中军区第九分区24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纵队8旅23团团长、7旅副旅长、8旅旅长、19兵团师师长。参加了解放石家庄战役,荣获“大功团”称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63军师师长,中国人民 师长,解放军第19兵团副军长、军长,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年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张英辉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年10月1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