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被遗忘的原生态古村落,许多古建损毁残
2023/1/17 来源:不详东韶古村,全村以刘姓为主,村民以宋代虔州知府刘彝的后裔引以为傲。
东韶村处于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社富乡的东北角,因村中环绕九曲韶溪,且韶溪的源头在东方,故而取名东韶村。
据悉,北宋著名水利专家、赣州市城区排水系统福寿沟的设计者刘彝,曾由福建省长乐县迁居至赣州,其第三子刘才达在兴国定居,其孙刘文达从兴国鼎龙迁至社富乡东韶村开基。至今村落已历经千年,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国家传统村落。
全村耕地亩,山地面积亩,山塘面积17亩。现有农业人口余人,总户数户,10个自然村,16个村民小组。全村以种植水稻为主,极少量自产自给的蔬菜、养殖业,开办兴国灰鹅养殖基地1处。
俯瞰东韶村东韶剪影
东韶取“日出东方,韶光焕发”之意。古村经岁月流转,许多古建损毁残缺,亟需修缮。步入村里细品慢琢,颇有韵味。
斑驳的红色记忆古韵犹存的东韶红色标语依旧清晰可见
整理烟叶的村民采摘莲蓬河边清洗衣物的村民明清赣派古建筑
一栋栋古建筑历经岁月,尽显沧桑。这里的近十座古宗祠有着年以上的历史,祠堂飞檐流瓦、雄伟壮观。鳞次栉比的古建群被一道二百米长的围墙环绕。
古道、古巷以及古建筑等依旧保持着旧时的格局,成片的古民居、大气的刘氏宗祠、整齐排布的三栋祠堂讲述着东韶人的故事。
精致的雕花、别致的装饰处处透着恬静优雅。青砖、黛瓦、粉墙,残垣断壁里,似乎都写着一段历史。
建筑内部的梁、椽都是木质构架,厅内庄严肃穆的圆体大柱,数百年静立厅内,给人庄严肃穆的感觉。
人杰地灵
刘彝
刘彝(-年),字执中,是北宋著名的水利专家和理学家。在赣州创建的福寿沟享誉中外,成为城市建设史上的奇迹。
刘彝刘彝在赣州知州任上,目睹城市内涝带给百姓的痛苦,决定彻底解决“逢雨必涝”的难题。
刘彝根据赣州城三面环水,中间高、四周低的地形、地势特点,设计出两条地下沟渠,巧妙地利用地形落差,让城中的雨水和污水,顺势流入福寿沟,然后由福沟和寿沟的导引,从东西两个方向,排入城外的章、贡二江。
因两条沟渠形似篆体书法中的“福”字和“壽”字,当地居民形象地把它称为“福寿沟”。“福寿沟”既是沟渠的具象,又有良好的文化寓意。
福寿沟公元年,福寿沟历经10年的修建,最后峻工,赣州城彻底告别了水患,今天,赣州城因福寿沟巧妙的水系设计,成为中国古城规划的样板。也正因为福寿沟,赣州这座古城,至今焕发着勃勃生机。
近年来,每逢入夏雨季,我国许多城市被水浸泡,但是,人们没有想到的是,赣州这个已历千年的地下工程,却发挥了不可思议的作用,赣州古城虽三面环水,洪水肆虐,赣州城内却安然无恙。
现在的赣州刘彛是个有责任担当的人。作为当时赣州的最高长官,为老百姓禳寿祈福,是真正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官。
刘彝死后,赣州人感念其恩德,建立“虔州名宦”祠庙祭祀。现在东韶村内古围墙西门上的“名宦世裔”四个字,说的就是刘彝的后代。
名宦世裔传统民俗
东韶村烧塔烧塔,是东韶村的重要习俗。每年中秋节,村民都会用烧塔来庆祝丰收,通过烧塔表达收获的喜悦,祝福生活像圣塔火焰一样红红火火。
烧塔活动从下午开始准备,先是把土砖摆成一个圆形,两块土砖之间各架上一块红砖,将塔的基身堆积好,随后将瓦片堆至塔顶。
火一般要烧到午夜,才能把塔完全烧红,等塔身被烧得通红,“红塔”就出现了。“红塔”寓意着生活红火,粮食丰收,亲朋平安,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红塔特色美食
蝴蝶鱼,又称蝴蝶鱼饺,是这里的一道特色菜。
鱼片用盐酒腌渍,瘦肉、膘肉、虾米、香菇和湿团粉做成肉馅,用鱼片做成圆形饺儿皮。包肉馅做成蝴蝶形,做菜时用高汤,青菜煮沸,鱼皮肉馅,形似蝴蝶,味道极鲜。
蝴蝶鱼倒蒸红薯干,是兴国客家人的“绝活”,用番薯为原料,其煮熟晒干后,再加一道复蒸的工艺,得名为“倒蒸红薯干”。
兴国的倒蒸番薯干已成畅销产品,多次捧回食品博览会的奖杯,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吃货,完成了从“山里土货”到“金元宝”的华丽转身。
倒蒸红薯干内容来源:古村落家园
策划:李松志
指导:雷彬陈海龙朱民宋婷
文稿:裘玉泉
责编:姚聪颖
部分图片来源于村落和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