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在苏区的日子苏区生活有多苦虽然艰苦,

2022/11/21 来源:不详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的吗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1、红军的生活

中央苏区的红军待遇:

红军指战员的待遇是平等的,他们采取了实物供给制度,每人每日发给的糙米一斤四两,青菜半斤,植物油四钱,盐三钱;另,每人每月发给零用钱二元(后改为一元,到最后是很少发给了)。服装每年夏季发粗布军服一套,冬季发棉衣一件,夹裤一条,这些衣裤的布料是很粗劣的。内衣内裤原定是每年两套,其实是只有一套。棉被,在新兵入伍时,发一张夹布被。

袜是从来没有的,鞋是依靠苏区的妇女们制造送来的慰劳品,或可一年分到一对,主要的是靠自己拿着稻草和烂布条来打草鞋,否则就只有赤着两脚爬山越岭行军作战了。

红军常常大跨度机动作战,频繁穿插迂回,又无交通工具,全靠两只脚,走的还是崎岖山路。各地红军普遍流行烂脚病。

许世友记述∶

由于长时期的行军打仗,同志们的脚都磨烂了。无论谁脱下草鞋,都可以看到斑斑血迹;有些人的脚已经发炎,不停地流淌着脓血;有的连鞋子也没有了,就在脚上缠上几层破布赶路,从战争中走过来的人几乎都有这样的体会:烂脚不算病,行军要老命。

红军伙食少油水,“吃”的诱惑力甚大。

年7月23日,红军总部电台报务员曹丹辉截获并破译何应钦给各路国军的密电——“限十天扑灭共匪”,暴露了“分进合击”的战役意图,毛泽东根据这份情报作出部署。8月1日于莲塘一带消灭“第三路进击军”,俘虏万余,三天后再赶到黄陂消灭国军毛炳文师。

8月11日,毛泽东嘉奖16岁报务员曹丹辉:“你收到的那份何应钦的电报,对这次战役很有价值。”毛泽东转身对一参谋说:“你到副官处领三块钱,奖给他买鸡蛋吃。”晚饭时,电台及总部参谋们“大伙猛冲一顿,三块钱报销了”。

红军伙食费十天或一月下发,银圆用米袋装着,连长背着。每月士兵委员会下属的经济算账,然后向全连公布节余的“伙食尾子”平分给全连每一人,这就是红军的经济民主。三军团连长张有发,彭德怀第一次打长沙时带着七八十人参加红军,当上连长,这个连队月底不见账目、更不发“伙食尾子”,饭食也不好,连长与几个亲信却天天上饭馆吃喝,引起19岁连指导员注意,闹了一下,查账后发现亏空三十多块。

年,红军军政学校各连待遇稍高于部队:

每人每天菜金一角二分,顿顿一菜一汤,每周二、四、六有一顿荤菜;每年两套灰军装、一套白衬衣,每月一条肥皂,两月一块毛巾。工兵连因辛苦,每天菜金增加三分,每月肥皂多发一条,毛巾也每月一条,再增发蓝衣一套;晚上作业,有夜餐。

红军大学上干队(师团级学员),设在瑞金城北庙内,木板通铺,每周打靶一次、夜间紧急集合一次,李伯钊来唱过《渔光曲》。伙食比部队好一些,能经常吃到豆腐、青菜,每周有少量猪肉。列队进食堂,八人一桌,没有凳子站着吃,规定十分钟吃完。

年12月,红八军长萧克从中央军委带回一部50瓦电台,要选拔一批青年培训收发报员,政委动员道:“你到这儿来,我们每天吃四顿。”一位青年马上动心:“苏区那个时候很困难,吃饭是没油水的呀,这个一天可以吃四顿,还可以听戏。”青年对每天能听戏很好奇,打开无线电,耳机一套,马上听到南京电台的京戏。

年,滇东北彝良贫农子弟罗炳辉(~),百折不挠当上兵,从军寄托着他种种人生理想——为爹娘出气、出人头地,罗炳辉初为候补兵,月饱三块,包括伙食零用;三月后升二等兵,月饷5.9元,半年攒下12块。滇军三月考核一次,罗炳辉从二等兵升一等兵、上等兵、二等下士、一等下士、三等中士……

年7月,赣南吉安靖卫大队长的罗炳辉秘密入党,私蓄可购三十多条步枪、四支驳壳枪及每位士兵一件毛衣。年,刚从湖南农运讲习所结业的曾志,年仅16岁,得聘衡阳警察大队政治助理员。正式军官,每周给余警察上一两节政治课,“每月有50块大洋的薪水”。

年,一位福建富家阔少羡慕挂皮带佩手枪,三千大洋买了一个白军营长,下乡征收赌捐遭红军袭击,听到枪声钻入柴窝,被俘后磕头求命。

2、关于“扩红”

年秋收起义失败后,原本五千人的队伍一路向湘赣边界退去。据时任解放军总政主任谭政大将(~)《三湾改编》(载《人民日报》年7月14日),该部经湖南平江、浏阳、铜陵、萍乡、江西莲花,到达永新县三湾进行改编,部队从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实仅四百余人,只能勉强编两个营。此即为不久上了井冈山的“星星之火”。

此后,毛泽东送给王佐、袁文才支枪、两挺旱机关枪,因为此时“星星之火”枪比人多,反正没人背枪,减轻负担还做了人情。年4月,朱德、陈毅率湘南起义部队两千余人上山,另有农军八千余人,此时毛泽东部才千余人,袁文才、王佐部各人。至年4月,红四军总数六千余人,其中党员余人(军官余);党员成分:工人余人,知识分子、小商人各余,农民余。

为巩固红区、反围剿,扩大红军规模成为红区常态化工作。年1月11日,闽粤赣苏区省委接受中央指示,决议内在辖区发展红军1.5万人。

扩红当然离不开“经济因素”。年,毛泽东率部三下安源,扩红标语:“当红军有饭吃有衣穿,还有十块钱安家费。”“红军是穷人的军队,为穷人报仇!”一位失业矿工报了名、编入专挑炸药的伕子兵,吃了出生后第一次的饱饭,但害怕老婆不会答应,一天都没敢回家。

年2月8日,中共中央号召:“在全中国各苏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年赣南苏区十三县(含游击区)余万人口,参加红军人数33.1万余。十三县总人口.万,占13.4%;参加赤卫队、担架队、慰劳队、洗衣队达60余万。

《中央苏区史》:

不少家庭甚至没有留下一名男子在家耕田。……闽西上杭县才溪乡88%的青壮男子外出参军支前,全乡只剩69个男劳力,劳力缺乏成为当务之急。

肖华(~):

(兴国)全县青壮年80%以上都扛起枪走上前线,其中许多模范区,90%以上的青壮年都参加了红军。只有20多万人口的兴国县,参加人数竟达八万之多,这是何等的壮举!何等的英勇牺牲!

兴国县长冈乡每百名青壮年中80人当了红军。兴国15岁以上、45岁以下男子,除残疾以外都参军了,成为名噪一时的“模范县”。

新华网南昌7年8月21日电,兴国乃红军烈士第一县——名烈士,仅牺牲在长征路上的兴国籍烈士就有名,相当每一公里长征路上就有一名兴国儿女化作路标,长冈乡多人参加长征,活着回来的没几个。年授衔,兴国籍54人少将以上。

规划京九铁路,周恩来说花再多的钱,也要通过兴国,特意绕行近百公里,多耗几十个亿人民币。

毛泽东《长冈乡调查》(年11月):

这里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动员女子参加生产,长冈乡16岁至45岁的全部青年壮年人,出外当红军做工作去了人,在乡人其中男子只87人,女子竟占人(一与四之比)。因此长冈乡的生产绝大部分依靠女子。

江西风俗妇女从不下田,乡谚:妇娘学犁,母鸡学啼,触犯天理,要遭雷劈。妇委书记蔡畅在兴国挽裤脚下田,拜老农学犁耙,再集中轮训各乡妇女代表,请老农传授犁耙,动员妇女下田,这才相对缓和了苏区劳力问题。

但“解放妇女”终究只能支撑一时,繁重的耕种农活不可能全由“半边天”顶下来,维持简单再生产都困难。

年4月,江西信丰农村青年曾思玉(~),向母亲讲“打土豪分田地”,试图说服母亲同意他参加红军,最后向母亲承诺革命胜利给他盖一座洋房。年,64军军长曾思玉回乡,母亲很郑重地问儿子:“现在革命成功了,你说的话可要算数呀!”

曾思玉只好向母亲讲大道理:”现在虽然解放了,但仍然是供给制的生活,哪有钱盖房子?如果用公款为自己盖房子,那就要犯错误。”曾母直到去世没再提这一茬。

3、优待红属

迅速扩红,红军家属自然随之剧增,致使“优待红属”难于实际执行,因为差不多都“红属”了。《中国工农红军优待条例》规定:

凡未在红军服务者每月无偿帮助“红属”两天,时间与工作种类,依红军家属之要求而定。但大家都是只有老弱妇幼的“红属”,谁家还有能力帮扶别人?

如兴国一县近两万户“红属”(年4月统计),差不多都是“红属”了。

当然,“优待红属”对扩红是必不可少的“后勤保障”。

《优待条件》规定:

“红属”免纳捐税、居屋免缴租金、公家商店购物减价百分之五、必需品缺乏时优先购买、子弟读书免费;红军战士的优待项目

:一、乘坐车船概由公家承担费用;二、服务五年以上年满四十五岁,终身享受生活补助,不愿退伍者,应特别优待;三、残疾军人,供养一切费用,每年至少五十元;四、所有戏院每月必须向红军免费一次,平时标价减半;五、军邮免费;六、保护军婚,妻子离婚必须本人同意,如不同意,政府将予禁止;七、阵亡者,子女弟妹由公家抚养教育至十八周岁,并介绍职业。

年5月猛烈“扩红”,红军增加四、五万人。9月,第五次反围剿前,“中央红军”总兵员达十四万。年1月10日,粮食问题日益严重,中央苏区成立粮食部,陈潭秋部长。年5至7月,为对付第五次围剿,五十天内再“扩红”五万,军粮无着,紧急动员苏区征谷二十四万担。

“如果没有二十四万担粮食,我们的红军不能作战,不能吃饱肚子,就不能维持生活!”年7月下旬,围剿形势日紧。中共最高领导层已决定战略转移,发起一次更大规模的“借谷运动”——68.8万担,据陈潭秋报告,最后完成58.2万担,“中央苏区人民作出了巨大而无私的奉献。”

年9月,中共中央组织局、中革军委总动员武装部等五单位联合发文,要求中央苏区一月内动员三万名新战士参军,至9月27日,实际完成名。年5~9月底,中央苏区总共扩红八万余人。长征前,中央苏区辖地日蹙,总共万人口,扩红至十万。

徒手兵多也是红军的一个特点,因为作战缴枪,若无徒手兵(亦称候补兵),所缴之枪没人扛了。此外,频繁行军病兵多,一人病了亦需要徒手兵去扛枪。加上需要大量挑夫搬运给养器械,“因此每红军一团人数有二千,枪还不及千枝。”红军甚缺子弹,江西红军独立团新战士能发一粒子弹就算不错了。

红军鼓励“缴枪”,江西独立团提出:“缴枪一支,赏洋五十。”

于是,一些地方武装及拿着梭标的农民,想出各种办法夺枪,然后送到独立团邀赏。

年秋,独立团缴获一挺捷克重机枪,附带四箱机枪子弹,群众见枪筒那么粗,呼为“鸡公炮”,每逢战斗,大家就问“机关枪在哪里?”“快通知机关枪走远些!”独立团官长临战第一要事就是派人保护这件宝贝,从不轻易让它参战,四箱子弹除了试枪时打过几发,很少运用。

4、俘虏政策

第一次反“围剿”前,江西红军在黄陂专门召开团以上宣传工作会议,“动员令”对白军有12个口号,要红军官兵相信一个口号抵得上一个军:

“欢迎白军士兵下级官兵来当红军!”“欢迎白军弟兄打土豪分田地!”

年,19岁方强时任平江长寿街苏维埃裁判委员兼财政委员及党团书记,彭德怀部需要政工人员,湘鄂赣特委书记李宗白调他入三军团任连政委,彭德怀嘱咐:

“青年同志,你工作的部队是新组成的连队,政治工作的任务就是要巩固这个部队,不要让反革命把部队拉走了!”

方强来到连部,烟雾腾腾、杯盘狼藉,正中坐着三十来岁的连长,两旁几个敞胸露怀。他向正中的连长行了鞠躬礼,很恭敬地递上介绍信。

连长看完信,上下打量他一番:歪着脑袋问:“你当过兵没有?”“没当过白军,当过红军。”“你多少岁了,出过门没有!”连长故意把声音放得很飘,好像在逗一个孩子。方强知道欺负他年轻,忍住气老实回答:“没出过门,今年十九岁。”

后来果然,连长张有发串通亲信带领部分士兵投敌,因连政委早有提防,半途截回,枪决首犯张有发。师政治部征询长沙来的士兵谁不愿当红军发路费回家,除张有发表弟领路费回家,没第二个人要走。

年10月,毛泽东在苏区大会上说:“共产党是要左手拿传单、右手拿枪弹才可以打倒敌人的。”红军特别优待俘虏中的医生,伙食费比伤病员还多,每餐为他们单炒小锅菜。原来高薪的照原数发薪,原薪低的酌情增薪,如没有结婚,帮助物色对象。

年5医院,位于兴国县五里亭,没有一个医生,只能请一位看护长充医生,这位看护长会看病、认得药,但不识字。

为优待来自白区的知识分子,每月加发两元苏维埃币,其时瑞金物价,一元“苏币”可买20个鸡蛋。列宁师范学校师生,每人每天发菜金(包括油盐)一角二分,大米一斤四两。

年号召节约,粮食减为每天一斤,有时仅发十四两。苏维埃工作人员实行两餐制,列宁师范学校也因不够吃,经常发生抢饭风波,校长徐特立下令吃稀饭,闹出“稀饭学校”(师范学校谐音)的笑话。

5、红区农民的生活

湘赣边界各县地处偏僻,经济落后,民皆务农。然而颇觉安居乐业,有天下太平的气象。此外,农人大多聚族而居。

年,16岁的肖华调任红四军党委青年委员,负责群众工作:

那时候的工作很艰苦,群众一时发动不起来,主要原因是对我红军宗旨不了解。老百姓不敢接近我们。

年吉安工人以码头、米业、染业为主,月薪一般约七元,农民以小农为多,雇农次之,富农最少,约80%农民负债。

年,闽西苏区农民分到土地,收获比以前多,但因经济不流通,米价一路走低。上杭县此前每元买米17斤。年可买27斤,龙岩更低;为保护农民利益,苏维埃政府出布告禁止米价降低,但农民仍暗中减价出售。

中共福建省委巡视员报告:

证明苏维埃在消极方面来限制是没有作用的,因为农民一切油柴什用总要靠粮米的钱来维持。

闽西红区的土改与江西苏区一样,“抽多补少”均分原则,同时奖励开荒增产。

但由于与白区交通阻隔,苏区土产纸张、烟丝、木柴、茶叶出不去,需要输入的布匹、油盐、药材又进不来,形成工农产品“剪刀差”,影响生活。年6月,毛泽东在长汀南阳主持闽西特委会议,认为财经问题与战争密切相关,需要积极保护贸易自由、奖励输出输入,成立闽西工农银行,发行纸币,准备长期斗争。

苏区百姓最担心的还是“红旗能扛多久”。年3月,鄂豫皖苏区潢川农村,红军团长许世友问房东大爷:“老乡,你说红军好不好?”房东大爷:“红军好,红军是咱们穷人的队伍。”许世友:“你想不想自己有田有地,过好日子?”房东大爷:“想啊,连做梦都想哩!”许世友:“我们说把地主的地分了,你怎么不吭气呢?”房东大爷:“唉,还是等你们把武汉、南京打下来再分吧!”

红军战士对“革命胜利后”的想象,也很“初级阶段”。年12月上旬,一红小鬼问许世友:“团长,革命胜利了以后,我们还要天天爬山吗?”许世友回答:“还要爬!到那时送你上学堂,去爬文化山。”

红小鬼:“上学前,先打双新草鞋,再找条平平坦坦的大路,来回走上几趟。嗨,那该有多痛快!”炊事班长搭腔:“要是我呀,拿伙食尾子买包好烟,一天全抽光,那才叫美哪!实在是存在决定意识,也就这点想象力。”就是上过大学的红军将领,心目中的共产主义也不过“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以农业社会的感知能力,已是最大“超前想象”了。

~34年闽浙赣苏区,物价平稳,四块钱一担米,一块钱八斤拆骨肉。从白区进赤区,每个村庄十字路口都挂一小牌,不是牙膏肥皂之类的广告,仅一个字。当你走近,会有一个孩子出来问你:“同志哥,你认识个字吗?”如果认识,放你过去;如果不认识,他就一遍遍教你,一直到你会认会写,然后才放行,这就是消灭文盲的识字牌,每天换一字。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5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