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兴国县高多村千年古村育新机西部文

2022/11/15 来源:不详

北京治疗白癜风特色医院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地质文化村(镇)是通过挖掘地质科学和文化,将其与乡村、乡镇建设相融合,发展特色产业和经济,提升乡村、乡镇生活品质和文化内涵,形成的宜居宜业的特色村镇,是落实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目标、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地质调查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也是普及地球科学知识、提高全民文化素质的重要途径。让我们一起走进江西省兴国县高多村,领略“千年古村”的风貌。

农耕文明的大地上,华夏儿女的祖先赤足与土壤亲近。大地的颜色在人心中,是广袤的黄,是肥沃的黑,同时还有一抹别具一格的红。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高多村便是红土地孕育的一道风景——那里,岁月洗礼的红色砂岩建筑、形色各异的龟裂丹霞地貌、郁郁葱葱的香樟,交相辉映,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也吸引了地质专家的目光。地质调查局地质环境监测院将高多村作为地质文化村建设首批试点之一,从地质角度追溯来自红土地深处的文化与智慧。

江西省兴国县高多村全貌

红色砂岩背景下的历史传承

高多村位于江西省兴国县盆地东北边缘,据记载,高多村是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钟绍京的后人所建,始建于宋代,距今已有余年的历史。

高多村的村落选址彰显着古人智慧。高多村山环水抱,前有流水后靠山,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空间,方便村民生产生活、安居乐业。古人的智慧以及人们对宁静和平生活的期盼,都凝聚在了对家园的选址和设计中。

作为传承千年的古村落,高多村内分布着多处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和文物遗迹,拥有年以上历史的古迹和祠堂有8处。其中,古建筑敦本堂、节孝坊,通天岩的“对嵩岩”摩崖石刻和狮形山处的“灵前”石刻等,都被列为文物加以保护。

在高多村,红色雕刻建筑随处可见,虽历经岁月洗礼,但色彩依然鲜亮。这些雕刻,有些是厅柱,有些是墙基,还有一些则是门楣、窗格和牌匾。高多村的每一处古建筑基本上都有这种红色部件。

开展地质文化村选址的地质专家在对高多村考察后指出,高多村附近分布着大量红色砂岩,这种石材受生成环境的影响,胶结紧密,便于雕刻,能承载浮雕、透雕等多种雕刻形式。在高多村,不仅大量建筑应用了这种红色砂岩,而且还保留有多处红色砂岩石刻。

江西省兴国县高多村通天岩丹霞地貌景观

丹霞景观资源助力乡村经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造就一地风情。高多村的水土不仅滋养着高多村民,也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领略它的风貌。

高多村的地质景观以丹霞地貌为主,其中以龟裂石最具特色,此外还有少量的象形石和额状洞。

到过高多村的人们,通常会被一些红色岩石吸引。这些红色岩石有的像巨型的乌龟壳,有的像一朵朵盛开的红玫瑰,还有的像铺开了的棋盘格子,形色各异、惟妙惟肖,当地人称这些岩石为“龟寿石”“玫瑰石”“棋盘石”。不过,当游客问及这些红色岩石和奇特景观的来历,村民们只能遗憾地摇头。

如今,这些问题终于有了答案。负责地质文化村踏勘的地质专家告诉村民,红色泥质砂岩表面遭受风、流水等风化侵蚀作用后呈现出三边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形状,统称为龟裂石。专家还告诉村民,这类地质景观属于丹霞地貌,而龟裂丹霞景观在全国都属罕见,目前我国境内仅在江西和云南有发现,是一笔难得的自然财富。

如何将这笔宝贵的自然财富和高多村的发展结合起来,建设地质文化村便是一条可行之路。通过挖掘地球故事,以地质资源等自然资源为核心,建立高多村的地质文化主线,进而展示高多村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以“地质+”提升乡村文化内涵。

通过不断尝试和实践,如今的高多村已经从一个普通的千年古村变为具有地质文化灵魂的“明星”村落。

来到高多村,在入村主路口便可看到高约5.5米、宽约4米的地质文化村标识牌。标识牌采用赣派古建筑马头墙样式,以青砖和青瓦装饰,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在村中心敦本堂周边建有一个科普长廊,放置了7块展板,其中1块是手绘总览图,余下的则以独具慧眼的村落选址、自然天成的风水宝地、见证历史的印记档案、恐龙时代的化石迷踪、就地取材的建筑艺术等为主题,以生动有趣、通俗易懂的形式,介绍了高多村的特色。此外,敦本堂内还设有地质文化陈列室,以高多村的“前世今生”为主线,向人们系统地展示了高多村特色的丹霞地貌,讲述了村庄历史、人物、民俗等与地质之间的故事,并展示了地质文化村的建设给古村带来的变化,让村民和游客全方位了解地质文化村。

江西省兴国县高多村古建筑——节孝坊

地质文化更新村落发展方式

建设地质文化村,除了举办各种围绕丹霞地貌的夏令营、科普考察等科普研学活动,高多村还开发了研学手册、地质文化纪念品以及砂岩雕刻文化体验活动,让游客感受高多村以红石为美的艺术文化。

香樟树是高多村的一张生态名片。

高多村有这样一个习俗:凡添一口丁,必种一棵树,生命不息,种树不止。也因此,高多村的香樟树远近闻名,数量众多,其中树龄在年以上的古樟树就有5棵。香樟树沿着高多河畔扎根于沿河的防洪堤坝,既防风固堤让高多村免于水患,又优化了高多村的生态环境。

地质专家在建设高多地质文化村过程中,根据高多村地质遗迹、人文景观与农业种植分布状况,打造了有景可游、有史可寻、有文可读、有品可尝的“四位一体”休闲游览体验通道,形成了“三园一带”的总体空间布局结构。其中,“三园”是指以丹霞地质遗迹为主的地质遗迹景观园、以古建筑和古樟树为主的人文历史园和以果蔬采摘为主的生态农业园,“一带”为十里香樟休闲廊道与高多河共同构成的生态景观带。

江西省兴国县高多村风景

如此,在高多村,人们可以尽情沉浸在大自然的怀抱里。白天,可以在村前的高多河畔休憩,沿着新建成的步道,在河岸古樟树的绿荫中漫步,欣赏清幽的景色,享受空气中若有若无的稻花香。夜晚,可以搬一把椅子,坐在敦本堂前,抬头仰望横跨夜空的银河和满天星斗。

地质文化村建设还促进了当地生态农业的发展。

地质专家通过对高多村的土壤进行采样及分析,查明高多村内土壤质量优良,地下水与地表水都属弱碱性水且水质清洁,适合种植和灌溉,同时发现高多村内盛产富硒水稻,富硒率达到75%。据村民介绍,高多村原来主要以农业为主,年人均收入超过6元,随着“地质+生态农业”模式的引入,村里面貌和经济能力都发生了很大改变。截至年年初,高多村人均年收入已超过1.1万元,村内贫困人口全部实现脱贫,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成群的古樟树见证了高多村数百年的沧桑岁月,今天,它们又在见证着另一段历史,见证着这个已把人文、科学、生态等元素融入血脉的村落如何通过地质文化村建设,重新寻找到了另一种更加亲近自然而又充满活力的生存发展方式。

来源:自然资源报

责任编辑:宋晰

作者/来源:资溪县融媒体中心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241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