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非遗展示传统民俗三僚堪舆文化

2022/9/19 来源:不详

三僚堪舆文化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简介

据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唐僖宗年间,堪舆学界一代宗师、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号救贫仙师),因躲避战乱,携“宫庭密籍”,云游天下,被三僚村状如太极阴阳鱼图形的独特风水形胜所吸引,先后收曾文辿、廖金精两人为徒,三人结茅为庐,在此开基立业,传经布道。其后,曾、廖两姓弟子,白衣承诏,代不乏人,自唐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先后出了24位“国师”、72位“明师”,被授予钦天监灵台博士的就达36人。三僚也因之而成为风水地理的发祥地,声名远播,影响遍及赣闽粤、港澳台乃至南洋各地,每年来“朝圣”和拜谒“杨公祠”的风水弟子、易经研究专家学者络绎不绝。三僚村曾、廖两姓更是父而子,子而孙,代代相传。全村至今有数百村民,长年以风水地理为业,足迹遍布大半个和港台海外,堪称“风水文化第一村”。

三僚堪舆文化既是一种民间信仰,更是一种人居和丧葬习俗。它把人一生的平安健康、吉凶祸福,子孙后代的发达兴旺,与人的阴居、阳宅建筑环境密切联系在一起,透过这一民俗现象,人们将窥测到客家民系生息、迁徙、繁衍的生存基因和文化遗传密码,因而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此外,杨公学派把风水地理中的“形”和“气”融为一体,强调阴阳平衡,注重山水、树木、阳光、空气等周边环境的自然、和谐、协调,因而,在规划学、建筑学、环境学、水文气象学乃至美学、社会学上都有很高的科学价值

历史渊源

从唐僖宗年间,杨救贫及其两大弟子曾文辿、廖金精在此开基立业以来,三僚即成为风水“圣地”,曾、廖两姓子孙后代,世代家传,绵延不绝,迄今己有一千多年历史。

据史书记载和民间流传,唐僖宗年间,堪舆学界一代宗师、金紫光禄大夫杨筠松(号救贫仙师),因躲避战乱,携“宫庭密籍”,云游天下,被三僚村状如太极阴阳鱼图形的独特风水形胜所吸引,先后收曾文辿、廖金精两人为徒,三人结茅为庐,在此开基立业,传经布道,“三寮村”(后改称三僚村)因此而得名。杨救贫及其两大弟子建树颇多,其传世之作《疑龙经》、《撼龙经》、《葬法倒杖》、《八分歌》、《怀玉经》等,至今仍被堪舆学家奉为经典。其后,曾、廖两姓弟子,白衣承诏,代不乏人,自唐以后,历经宋、元、明、清,先后出了24位“国师”、72位“明师”,被授予钦天监灵台博士的就达36人,其中最著名的有勘择明十三陵皇家陵园并督建长陵的廖均卿、择址建献陵、昭陵的廖文政,为嘉靖帝相造寿宫(定陵)的曾罗山,为清顺治帝择昌平州皇陵的曾永章,为明永乐皇帝修建十三陵并重修万里长城择地选址的曾从政等等。三僚也因之而成为风水地理的发祥地,声名远播,影响遍及赣闽粤、港澳台乃至南洋各地,每年来“朝圣”和拜谒“杨公祠”的风水弟子、易经研究专家学者络绎不绝。三僚村曾、廖两姓更是父而子,子而孙,代代相传

主要内容

堪舆学俗称风水地理,它是古老“易经”中一个自成体系的独特支派,集中反映了客家民系的一种文化信仰和人居生存环境、丧葬习俗。在堪舆学家看来,人一生的吉凶福祸、平安康健,子孙后代的繁衍兴旺,都可以通过阴居、阳宅环境的调整、构建来加以培育或改变,趋利除弊。如勘测、或改变房屋、墓地的朝向、结构、位置,周边山形水势乃至家中物件的形状、摆设等等。风水地理术士的任务,便是寻找一种阴阳平衡、人与自然协调和谐的最佳结合点,谓之“点穴”。客家人大凡建新居或建墓地,都要请风水地理术士来“寻龙觅穴”,尤其是家中出现某种不吉利或不顺心的时候,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也是寻找高明的风水地理先生前来勘察一番。这其中,既反映出客家先民对山川土地神的一种敬畏、信仰和崇拜,更是对科学的一种探寻、总结。在农耕社会中,人们首先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1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