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一和尚被开国少将钟国楚拜访,
2023/10/30 来源:不详作为开国少将的钟国楚,为我们伟大的新中国诞生立下了战功赫赫,一九八五年的时候,钟国楚已经七十三岁,然而他依然购买了火车票,打算去福建拜访一名老友。对于这名老朋友,钟国楚并没有说明白,但是却执意要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去拜访一次。
七十三岁的钟国楚乘坐火车从北向南,在这一路上,他基本不怎么讲话,只是安安静静地看着窗外,面对钟国楚的反常行为,这些都让警卫员十分不理解,同事也对这个故人十分好奇,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会让钟国楚这么重视。火车到了永泰县之后,这边刚下火车,当地部队领导就早早地车站等着了,就是为了迎接老首长钟国楚。
然而让人意外的是,钟国楚直接拒绝了当地部队领导的邀请,仅仅只是让接待人员带着他去当地的寺庙,这一切都让接待人员一头雾水,钟将军大老远来永泰县,就只是想去寺庙看看?当然了,既然将军提出要求,接待人员不敢耽搁,直接安排车把将军安全送到能仁寺。
然而在抵达能仁寺后,此时的钟国楚反而有点焦虑不安,呆在一旁的警卫员们看得也是很意外,就在他们的印象里,钟将军是一个稳重、威严的领导,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人物,但是这个时候的将军却像孩子一样,没有一点之前的威严。
就在将军进入寺庙后,一个小和尚看到了他们这些人,立马起身来到大家面前,询问道:“请问您是钟国楚先生吗?”警卫员见状,刚想代替钟将军作答,钟将军摆了摆手就说道:“我是,我与贵寺庙一位故人有约定。”
小和尚听完之后继续开始说:“馨扬法师说今天有贵客盈门,让我早早地在此等候大家,请大家移驾随我到厢房少时等待。”众人都很疑惑,这位和尚到底是什么身份?他和钟国楚将军有什么关系?
原来这位和尚叫杨道明,现在法号馨扬,原本是福建省永泰县安亭寺的一名法师。然而现在他的真实身份并不是如此,实际上,他是当年红军留守苏区的一名高级干部。
一九一零年,杨道明出生在江西的兴国,在家里排行老三。就在红军来到兴国之后,他的父亲和哥哥都参加了革命,母亲对他看得很严,不想让他也去革命。但是他的内心是非常向往革命的,虽然说母亲看住了他的人,但却无法改变他的志向。
时间来到了一九三零年,红军解放了兴国之后,在兴国城关之外的山岗上召开了军民大会。此时的杨道明也去了,就是在那次大会上,他奋力挤到了最前边,近距离地听到了毛主席、朱德等红军领导人万分精彩的发言。
就是在这次之后,他对红军更加憧憬了,期盼着早一点加入到红军队伍中。就在红军在兴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之后,之后就开始了打土豪、分田地的土地改革运动当中。
然而国民党军队绝不会看着红军这样顺顺利利地发展下去,没过多久就开始发动重兵对红军展开大围剿。当地的地主看到国民党军队回来了,报复也就变本加厉地开始了。
此时的杨道明家正面临了一场大浩劫,他的父亲被逼无奈只能自杀,他的母亲被国民党抓后,没过多久就得病去世了。他的长兄被枪杀,二哥只能被迫逃亡,后出家当了和尚,两个嫂子还有他的老婆被地主卖到了外乡。
就这样,原本一个幸福的家庭就这样支离破碎,一家八口祸从天降,家破人亡的惨状更让他对国民党恨之入骨。他没有了家人,同样也没有了牵挂,之后他便下定决心跟着红军闹革命。
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并没有吓退杨道明,反而更加坚定了他革命的决心。一九三零年,杨道明很幸运的听到毛主席的动员讲话,之后就更加坚定了参加革命的信念和决心,他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毛泽东和朱德领导的红军队伍,捐躯赴国难。
时间过了五年之后,年仅二十五岁的杨道明就被毛主席亲自点名表扬,担任闽赣省的苏维埃政府主席。朱理明说,毛主席曾多次指示过杨道明。
一九三四年八月,杨道明认为自己参加革命时间短缺乏经验,胜任不了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的职位,毛主席却赞杨道明“是一位真抓实干的同志,听党的话”,并且安慰他“事情会做好的,不要紧,去好好锻炼吧”。
相信大家都知道,工农红军展开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之后,迫不得已开始了大长征。在这时候,杨道明积极地扩大红军队伍,做了许多修路、供应粮食的后勤保障工作,大家都看在眼中。
然而,在负责掩护红军主力撤退的时候,因为红军长征的路线等情报被内鬼出卖了,我们的红军主力遭到国民党的重兵围追堵截,此时杨道明的掩护任务也变得异常艰难起来。
当时的闽赣省军区司令是宋清泉,闽赣省部队的实际指挥权,也被宋清泉和徐江汉等人控制着,宋清泉对形势判断有些失误,执意要带着明显处于弱势的部队,与国民党军队正面冲突对抗,以此来试图突围,最终却导致了闽赣省主力部队实力出现大的损失。
在此期间,杨道明不止一次地找到宋清泉,试图劝止他,因为当时的国民党内部,也是一直处于内讧的状态,各个部队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珠子,阳奉阴违,压根不会认真履行命令,此时的工农红军并不需要采取鱼死网破得激烈抗争,而是应当随机灵活应变。
此时的杨道明眼看着宋清泉不听劝阻,一意孤行,马上就要葬送闽赣省部队所有工农红军的性命,杨道明和钟循仁以及钟国楚准备夺回部队的指挥权。
当时的杨道明,位居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而钟循仁是闽赣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记,钟国楚则是任独立十八团的政委。三人深厚的战友情谊,也是在那个时期建立起来的。不得不说,这场突围打得非常惨烈,兵员与武器装备严重不足,越来越多的战士倒下了,子弹都打完了,战士们就用石头砸,用树枝捅,到了最后也仅仅只有几个人突围了出去。
彭祜跟着杨道明和钟循仁等突围了出去,彭祜选了一个方向,要带大家走,但是钟循仁看见山坡丛林中有保安团成员藏在其中,知道形势不妙,马上大叫示意大家快点跑。
彭祜见计划败露,马上向着钟循仁连开好几枪,背后追击的保安团成员也都围拢了过来。几个人浴血奋战拼死想要突围,到最后杨道明迫不得已跳下山崖,藏在了一块岩石的后面。
晚上的时候,杨道明才悄悄摸了出来。这个时候山坡上格外寂静,他借着月色在草丛发现了满身血迹的钟循仁。万分幸运的是钟循仁并没有死,子弹穿过了肩胛骨,并没有打中他的要害。杨道明赶紧背起队友,往永泰方向前进,最终来到月洲山一个叫小白杜的小村,找到一户村里的老百姓,藏在了他的家中。
就在这个时候,两人的部队已经被打得七零八落,和中央红军的联系也已经失去了。而且现在两个人又是通缉的要犯,每当想到自己把部队带成这个样子,杨道明就万分悲痛,觉得自己辜负了毛主席的期许。
然而就在另一边,留守在苏区的陈毅等人却是十分焦急,闽赣省及其武装部队突然一下子没有了消息,这可是一件天大的事。陈毅立刻派人打探消息,但是最终都一无所获。直到过了几天之后,陈毅才从反动派的“剿共捷报”中知道,闽赣省机关和省军区全军覆没了,主席杨道明和省委书记钟循仁也都牺牲了!
直到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后,罪大恶极的叛徒彭祜被发现了并抓了起来,随后判处了死刑。在审问他的过程中,他也说杨道明和钟循仁确实被他们击毙了。
事情到了这一步,杨道明和钟循仁的死讯终于被确认。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兴国县建立的革命烈士纪念碑上,就刻着两个人的名字。
然而这一切,对于死里逃生的杨道明和钟循仁两个当事人都不直到。我们是不是又产生了新的疑惑,既然这两个人没有牺牲,为什么后来不和党组织重新取得联系呢?
杨道明在之后向采访他的记者说道:“落到今天这步田地,我痛苦而且无奈,后来,无奈大于痛苦,我的心慢慢平静下来。”
时间来到一九四九年十月,新中国成立了。杨道明有想过给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写信,但他想了想,在所有人眼里,闽赣苏维埃政府主席杨道明早就不在世间了,自己在艰难的革命时期都没能出力,那么革命胜利后,又有什么理由回去分享胜利果实?
这是杨道明心里的一道伤口,他认为自己辜负了中央的重托,辜负了毛主席的信任,更辜负了闽赣苏区的广大百姓,就是这愧疚感时时刻刻折磨着他。就这样,杨道明才决定继续隐姓埋名做一个山野和尚。但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共产党人的身份,哪怕是他当了和尚,也要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
就是抱着这个念头,杨道明念经参禅之余,在寺庙周围开荒种粮然后捐赠给国家,他每年赠予的粮食高达五百多公斤。要是寺庙所在地的乡政府有什么抄写任务需要帮忙,他也会主动请缨,为政府工作。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杨道明“来历不明”,成为了国家审查的对象。为了证明自己的身份,杨道明终于还是联系了从前的亲人,兴国县政府也总算知道他还活着这件事。
江西省革委会、民政厅纷纷专门派人到寺庙里接他回去,希望他能够回到江西任职,福建省的有关部门也邀请他在闽担任相关职务,但都被杨道明一一辞谢。
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落实了宗教政策,调查组也对给予杨道明给予了公正客观的结论,肯定了他在一九三零年至一九三五年间从事革命工作时为党作出的贡献,中央委任他为省政协委员、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及顾问、永泰县政协常委与县佛教协会会长。
杨道明对组织上的安排与照顾十分感激,他还是年轻时“在其位、谋其政”的那种性格,作为人民的公仆,他将自己余下的生命都投入到了佛教建设与公益事业中。
时间来到一九九八年的五月,杨道明病重逝世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念念不忘的还是自己当初的失利,他对自己的女儿女婿说的最后一句话:“我对不起共产党,没有把闽赣省苏壮大。”
话说当地的百姓为了纪念杨道明生前的丰功伟绩,写了一首诗刻在夕阳塔上:风雨宿音亭,天心月圆时。于此证功德,人间念法师。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这里就要结束了,喜欢小编的客观欢迎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