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红

2023/10/7 来源:不详

北京皮肤科医院哪里好 https://m-mip.39.net/fk/mip_9278663.html

翻阅史料,历史深处传来振聋发聩的回声——

 

年4月13、14日,中央红军分左、右两路军行进,其中右路军的中央红军第三、五军团的部队,经今黔南州长顺县进入今西秀区(原安顺县)境内,继续向西挺进云南。在西秀期间,红军队伍和当地群众结下深情厚谊。

 

6月28日,记者前往西秀区采访,踏着红色足迹,寻访革命旧址、红色文物和干部群众,回望86年峥嵘岁月,感悟86年历史巨变。

红军路、红军桥、红军岩、红军茶……站在历史的节点回望,西秀区从红色热土到改革热土,一个个红色故事、一处处红色遗迹和一件件红色文物标注着西秀的历史根脉,串联成红色历史的精神图谱,长征精神早已成为当地群众的集体记忆,融入了这片土地的红色基因。

 

红军路:“小红军”一生造福群众,接棒者奏响“红绿变奏曲”

 

6月末的西秀区东屯乡市新村,迎来一年中最美的时节,溪水绕稻田,绿色田园一片生机勃勃。在市新村市梅组,71岁的陈吉胜老人每天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沿着进村公路逛几圈,看看美丽的田园风光,惬意又舒心。

 

这条进村公路是50多年前,陈吉胜的父亲陈伦辉担任原小市梅大队支书的时候带领村民修筑的。此后,这条路不断升级,堪称农村道路变迁历史的“活化石”。尤其是前些年在西秀区人大帮扶支持下,加宽加长,打通断头路,极大方便了周边几个村组群众生产生活。

 

陈伦辉去世多年,但在东屯乡的山山水水间,红色故事一直在流传,述说着一位红军战士造福群众的一生。

 

陈伦辉年5月,在老家江西省兴国县参加红军,当过通讯员,在井冈山打过仗。年跟随红军开始长征,随后进入贵州。途径安顺县(今西秀区)境内时负伤掉队,几经辗转,最终在今东屯乡市新村市梅组定居,娶妻生子、落地生根。解放后,陈伦辉长期担任原小市梅村大队支书的职务,带领村民干成了建学校、修路、架高压线等几件大事。年6月28日,劳累一生的陈伦辉积劳成疾因病去世,走完了后半程长征路。

陈伦辉让出自家的房屋改成教室

 

“让出自家的房屋改成教室,让孩子们有地方上学,还亲手用五个月给学校打了几十套课桌、凳子;带领男女老少,修建了市梅的第一条小公路;带领群众架设高压线,用上了电灯……”陈吉胜一件件回忆起父亲为群众做过的好事,感到无比自豪,乡亲们都叫他的父亲“小红军”。他说,尤其是进村公路方便了全村群众出行,大家亲切地称它为红军路。

 

东屯乡是红军长征进入安顺市的第一站,中央红三军团一部于年4月13日由今黔南州长顺顺县进入东屯乡的大小市梅,即今东屯乡市新村,在东屯留下了一段段映照军民鱼水情的佳话,也留下丰富的红色资源,市新村“红军路”故事就是其中之一。

红军走过的石桥

如何用好用活红色资源,走好乡村振兴的新长征路,作好将长征精神在村里落地生根的红色文章?这是西秀区人大常委会环资委主任、东屯乡市新村第一书记吴晓梅驻村以来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望着眼前的绿水青山,吴晓梅介绍,这些年市新村在积极探索盘活红色资源的路子,擦亮安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块招牌。市新村环境优美,青山环抱,溪水流淌,生态优势突出,盛产优质水稻和精品水果。这里距离安顺城区45公里,距贵阳市花溪区约50公里,又紧挨着花安高速公路,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条件,可以将资源和红色文化双重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

吴晓梅说,希望能进一步争取到资金支持,对全村道路、房屋等打包进行整体规划和提升,激活红色资源,带动乡村旅游,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项目打造、品牌创建等方面下功夫,打造集旅游和研学于一体的红色文化基地。同时,全村党员干部群众正全力以赴进行环境卫生大整治,积极建设宜居乡村。

 

如今,市新村在唱响激昂的红色主题进行曲的同时,又弹奏起宜居乡村小调。这个曾经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山村,如今在小康路上自信地弹奏起乡村振兴“红绿变奏曲”。

 

 红军桥:一把标尺丈量人心,难忘军民鱼水情

 

鲜艳的红旗沿道路伸展,参观者络绎不绝……走进西秀区杨武乡家合村,红色气息扑面而来。一座红军桥,吸引无数人前来瞻仰。

 

在家合村,大屯河穿村而过,红军桥静静地矗立在河面上,阅读桥边碑文上的文字,红军桥背后的故事在耳畔响起——

“红军桥”静静地矗立在河面上

 

年4月13日至14日,中央红军第三、五军团长征途径今西秀区(原安顺县),其中红三军团一部及红五军团进入杨武,经过当时的鱼良坝桥时,在桥的对面修筑工事,准备阻击追兵,部分队伍在杨武驻扎了2天。

 

在红军抵达杨武之前,反动派造谣污蔑红军“杀人放火”,不少群众都逃进山里躲避。红军到来之后,面对这种局面,拿出了共产党人的看家法宝——发动群众。红军指挥部设在杨武大寨孙家大院,随后在场坝上召开宣传大会,宣讲共产党和红军的各项政策,同时开展没收地主财产的活动,把没收来的地主财物、粮食堆放在场坝上,当即分给面黄肌瘦、衣不蔽体的贫苦农民。

 

短短两天时间,红军每到一地,纪律严明,买卖公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用优良的作风赢得了杨武当地群众的信任。后来,为纪念红军,传承红军精神,当地群众将鱼良坝桥改名称红军桥,并千方百计保护至今。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参观者慕名而来,到家合村红军桥瞻仰红色遗址、缅怀革命先烈。西秀区和杨武乡有关部门适时启动实施升级改造工程,今年6月红军桥遗址陈列馆在红军桥附近岸边落成。

“红军桥”遗址陈列馆

 

一座红军桥,也是一把人心的标尺,丈量着杨武群众世世代代延续的对红军的鱼水深情。

 

在杨武乡还流传着一个悲壮的革命故事:红军离开杨武之后,红军战士刘少山和另外一名无名战士因伤病掉队,不幸被反动保长抓走并先后杀害。

 

6月28日,记者来到刘少山烈士牺牲地——杨武村老凹坡朝天洞。朝天洞位于老凹坡半山腰,洞口朝天,深达10多米,洞壁直立,徒手难以攀爬。洞口旁边有杨武乡立的一块石碑,碑文简要介绍了刘少山烈士牺牲经过、迁墓过程等。

朝天洞位于老凹坡半山腰

 

碑文记载,刘少山和另一名战友在掉队后,只好藏在老凹坡对面的拿孔山上。当地反动保长吕启明发现二人行踪后,带人将他们抓走。伤势较轻的战友被带下山,随即遇害。而病重的刘少山虽然受尽折磨,仍坚贞不屈,被推进暗无天日的老凹坡朝天洞中,不幸牺牲。

洞口朝天,深达10多米

 

青山埋忠骨,松柏伴英魂。年,刘少山的遗骨从洞中取出,公祭后隆重下葬。年再迁葬安顺烈士陵园。铮铮铁骨的刘少山烈士誓死不屈的故事还将流传下去,见证浩气长存,让后人感触到红军战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红军岩: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部队

 

“常听我父辈、祖辈说起,当年红军行军路过,拔了一些村民地里的菜充饥。等红军走后,躲在山里的村民陆续回家,惊喜地发现,每一个菜坑里都放着银元。原来,这是红军队伍留下的买菜钱。”在西秀区岩腊乡三股水村小底西组红军岩前,今年78岁的西秀区岩腊乡三股水村老支书陈期学讲述红军岩上标语的故事,总能让当地群众和参观者听得津津有味。

 

陈期学身后的岩壁上,“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部队”标语清晰可见。标语就是红军在三股水村小底西组宿营期间写下的,这块岩壁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岩”。红军走后,为避免标语被反动派破坏,当地群众想尽办法将标语保护下来。

“红军是工农自己的部队”标语清晰可见

 

作为一名年逾古稀的义务讲解员,陈期学已经记不清讲解过多少次,他坦言,只要还能说话就会一直解说下去。每次有参观团队或参观者来到红军岩,陈期学都会讲起红军标语背后的的故事。“应该把红色故事讲给下一代听,把红色文化传承下去。”陈期学激动地说。

 

通过陈期学的讲解,无数人在红军岩下重温历史和感受当下幸福生活,更深切体验到为什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从而激励鼓舞人心,激发干事创业的热情。

 

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来自西秀区及周边区县的团队和参观者,来三股水村开展红色教育活动,领略乡村风光的同时,重温长征历史、感悟长征精神,同时,也为村集体增加了收入。

 

现在的三股水村,苍翠青山扮靓了村庄、兴旺了产业;长征精神凝聚了人心,为发展注入红色动能。

 

岩腊乡乡长杨牡丹告诉记者,岩腊乡正在三股水村红军岩周边建设村史馆、红军长征陈列室、红色广场和摆放红军雕像等,在更好保护红军岩红色遗址的基础上,提升接待能力,打造红色文化基地,多措并举传播红色文化,推动红色精神入脑入心。

 

为了让更多党员干部群众接受红色文化的启迪滋养,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西秀区积极创新红色教育载体,在整合资源、打造线路、现场教学、开发课程、创新形式等五个方面探索创新,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鲜活教材,切实发挥好红色资源的独特价值和作用。

 

其中,全区各基层党组织以开展主题党日活动为契机,组织党员到革命遗址开展现场体验教学活动,截至6月底,共开展参观革命遗迹遗址多场(次),1万余人参观学习。

 

红军茶:曾助亲人红军解乏,如今成致富金叶

 

行走在西秀区鸡场乡联兴村的茶场,眼前绿波涌动,清香扑鼻而来。鸡场乡是西秀区产茶核心产区之一,种植茶叶已有数百年年历史。

 

年4月中旬,中央红军三、五军团长征途经西秀区,在鸡场乡留下一个个军民“鱼水情深”的故事,红军茶的名字也就是因此而来的。

鸡场乡联兴村的茶场,眼前绿波涌动,清香扑鼻而来

 

“老一辈说过红军茶的故事,当时红军进村的时候,村里人因为早就听说过红军是穷苦人自己的队伍,就留在村里迎接红军,有的回家烧苦茶准备给红军喝,有的拿出干粮想要送红军路上吃。”联兴村村民罗兴国老人尽管今年已经88岁,但多年前被家中长辈反复提及的迎接红军的故事,他依然记忆犹新。

 

罗兴国说,红军军纪极其严明,为了不影响行军速度,虽然村民们多次苦劝,但红军战士们婉言谢拒了村民们赠送干粮的好意,只有少部分口渴的战士匆忙喝了几口茶水。村民们眼里含着热泪守在村口,一直到红军队伍全部离开。

 

从小耳濡目染红色故事,让罗兴国很早就萌生出入党的想法,一直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年,罗兴国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前些日子,联兴村村支两委登门为罗兴国颁发了“光荣在党50周年”纪念章。此后,纪念章就一直佩戴在胸前。

罗兴国将纪念章就一直佩戴在胸前

 

联兴村的茶叶曾助亲人红军解渴,如今随着慕名而来的茶商渐渐增多,茶叶销路也随之打开,茶叶变成了富民的金叶子。

 

在西秀、在安顺,以红军命名的红色地名和红色土特产不胜枚举与,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的红色故事,是一本本生动的教材,让红色精神在西秀大地上遍地开花。

 

奋进新时代,迈步新征程。西秀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围绕四新”,主攻“四化”,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大踏步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力谱写创新西秀高质量发展的壮丽篇章——

 

农业现代化推动乡村振兴接续发展。始终把“三农”工作放在首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山地高效农业,壮大十大主导产业,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深入开展村庄清洁和绿化行动,改善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加强村庄规划建设和风貌管控和乡村治理和乡风文明建设。

 

新型工业化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围绕工业经济倍增计划,实施工业强区战略,推动工业强基铸链,促进产业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加快推动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完善企业梯次培育政策,立足资源禀赋、市场空间、产业基础等优势,努力在产业链条上实现大突破,坚持“亩产论英雄”,建立低产企业逐步退出机制,实现“腾笼换鸟”。

 

新型城镇化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提升城镇生活品质,发展成品住宅,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加强环城林带和城市绿地建设,持续推进城市环境整治,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旅游产业化培育现代服务业增长极,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擦亮康养旅游名片,推动“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丰富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提升现代服务业水平,加快中国物流黔中物流中心、西秀区农产品现代流通中心等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消费潜力,构建“互联网+社会服务”消费模式,大力发展便利店、社区菜店等社区商业,鼓励重点街区、商场、超市适当延长营业时间,繁荣夜经济、步行街经济。

 

巍巍塔山,初心永照。西秀区正以长征精神和优良作风淬炼党员干部群众灵魂,汲取前行的智慧和力量,以时不我待的干劲、逢山开路的闯劲、久久为功的韧劲,全力以赴推动西秀经济高质量健康发展。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向淳

编辑胡玉山

编审胡丽华袁国彬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61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