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我军忽然现代化,装备和人才全面升级

2023/5/5 来源:不详

一、建国前我军武器制造

“枪杆子里出政权。”

枪杆子从哪里来?

可能很多人都记得,“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

可是单纯依靠缴获敌人的武器能支撑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吗?当然不能。我们也有自己的兵工厂。

我党 个兵工厂,是年在江西兴国县官田村组建的。官田兵工厂能造步枪、机枪、山炮、迫击炮和子弹、手榴弹、地雷等。

抗日战争时期,在山东就有6家兵工厂,坦克以下的兵器基本都能制造。此外还有八路军总部修械所等兵工厂。这些兵工厂主要产生于国民党断绝了对八路军的武器供应之后。

解放战争时期,兵工厂更多了,山西长治有 的“刘伯承兵工厂”,是滕代远以刘帅的名字命名的。年初,我军兵工厂有个。

但是这些兵工厂都只能造比较低级的武器,坦克飞机是造不出来的,狙击步枪也造不出来。和当时的世界先进武器相比,很落后。而那些汉阳造、毛瑟枪等,是从国民党部队缴获的,数量并不多。

所以,解放战争,我们虽然从“小米加步枪”脱离了出来,但依然是比较落后。

在开国典礼上,我们只有17架飞机,但飞行了26次,其中9架飞机是飞过天安门上空之后返回来再飞一次。这些飞机都来自缴获或者国民党部队起义。17名飞行员中,有12名是原国民党部队飞行员,其他则是在苏联接受培训的飞行员,包括中俄混血的林虎将军。

那时候的解放军装备,比具有美械师、苏械师、德械师的国民党差,和美、英、苏等国家相比,更是天壤之别。我们的兵工厂技术含量低,支撑不了现代化军队的装备。

但是,在建国后不久的 中,我国有坦克,有战斗机和轰炸机,有装甲车,和敌人打起了现代化战争。为什么忽然脱胎换骨了?

二、海军成长

当然答案大家都知道,因为苏联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装备。这些装备包括余辆坦克,6个空军师的米格-9战斗机,架米格-15战斗机,60架伊尔-28轰炸机,以及机枪、大炮、步枪、 、车辆等装备。这些装备一共可以配装64个步兵师、22个空军师。

我们有了大量的现代化武器,但是这些武器我军很少有人使用过,却在抗美援朝发挥了巨大的威力,这是无师自通吗?

当然不是。抗美援朝现代化装备的人才来源有两个,一个是苏联红军穿上 军装直接参与作战,这主要是飞行员,另一个就是苏联援华专家给我们培养了 批现代化武器操作的人。第二个来源占大多数。

这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执行的一部分。根据这个条约,苏联为中国培养了海军、空军、特种部队。

新中国海军是从大连海校开始起步的。年10月,那时候中苏互助条约还没有签订,苏联专家就已经来到了大连,考察建校位置,编写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等到学校建成之后,一切准备就绪,开始了海军人才培训。

而这时候,根据两国条约,更多的苏联专家和顾问充实了中国海军的各个部门,尤其是那些专业技术部门。海军组成很复杂,舰艇、舰炮、岸炮、机电、航海、船艺、武器、通信、后勤等部门都有苏联专家进行指导和教学,全方位促进中国海军的成长。

当时中国分为中南、华东、西北、西南、东北、华北六大军区,沿海军区陆续组建了海军建制。而苏联专家也委派到了各军区海军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每个军区专家规模一般20多人。

当然,苏联专家最集中的还是海校。大连海校后来分成大连舰艇学院和海军工程学院,担任讲师的主要是苏联专家。到了年,我国 批海军人才可以实际独立操作,并且能够教学了之后,部分苏联专家回国,我国开始了独立自主的海军发展历程。

当然,海军在抗美援朝中的作用并不大,主要参战力量为陆军和空军。在这些方面,也主要依靠苏联的帮助。

三、空军升级

苏联的建议,在我国需要建设10所航空军校,包括6所歼击航校和4所轰炸航校,主要内容是熟悉歼击机、轰炸机的使用以及机械原理,培养空军人才。

按照苏联专家的规划,每一所歼击航校派驻名专家,每一所轰炸航校派驻名专家,总共应该是名专家,但是最终建设的学校没有那么多,专家数量也相应有所减少,但是部分人员中途调回国内,也陆续有新的专家前来,总人次超过。

而我军最开初的目标是培养-名飞行员,按照实际在华专家人数计算,差不多每名飞行员有两个专家。实际培养人员,是在空军 航空学校组建之后分为两个速成班培养的, 批速成班毕业人,第二批毕业人,总共人。第二批毕业时间是年5月1日, 批更早一点。这些空军人才就成为了抗美援朝战场空军的主要力量。

这其中,“空军一级战斗英雄”王海、鲁珉等都在这段时间毕业。这一批人才支援我军组建了17个航空兵师、34个航空兵团。

这些专家除了在学校任教之外,还包括充实到空军司令部、各组成板块,培训地勤、理论、医护等方面的人才。其中尤其是后勤保障人员,即飞机维护、仓储管理等,为保证空军连续作战非常重要。

苏联除了进驻中国空军、在航校任教之外,还采取中国空军进驻苏联空军的方式来培养中国空军人才。当时苏联在中国驻有空军,同时应中国方面的邀请,苏联空军派了几十个师来中国参加航空保卫。中国空军学院成建制入驻苏联空军营地,参与空军日常活动,在活动中由苏联红军进行传帮带,学习空军作战以及后勤等方面的几乎所有知识和技能。

年以后,我国的空军人才已经足够支撑空军的自主发展了,因此全面接管了学校、部队和装备,苏联专家陆续退出。

四、特种部队成立

如果说苏联对中国的军事援助仅仅是为了抗美援朝,那当然是错的。中苏友好互助条约签订的时候, 还没有开始。中苏军事合作的初衷,仅仅是为了促进我军发展壮大。而那时候,我国考虑更为核心的问题是解放台湾。

当时在军中有过讨论,解放台湾,是海军登陆还是伞兵空降的作用更大?当然互相配合更好。但是当时我国还没有伞兵,这就成了苏联帮助我军的任务之一。

我国于年4月成立了空军陆战旅,向苏联订购了套降落伞。苏联派来了47名伞兵顾问,这些顾问分配到空军陆战旅的各级单位、各个部门,旅长、政委、参谋长,7个营的营长、伞兵科科长乃至叠伞员都配备了顾问,炮兵、作战、伞降、通信、工兵和后勤、医务等部门都有苏联顾问。因为伞兵对我们来说是新兵种,苏联可以说是手把手带起来了这一个兵种。

年6月,我国空军陆战队具备了实战能力,但是苏联专家直到年才撤出。

另外一类特种部队,是潜艇部队。当时我国并没有潜艇,但是希望有这一支部队,因此向苏联提出购买4艘潜艇,并由苏联培训潜艇兵。

苏联采取的是让中国潜艇部队直接入住旅顺港的方式,在苏联专家的带领下进行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中国军人和苏联军人生活、学习、工作都在一起,但是领导部门各归各的。

根据中苏协议,用于培训我军潜艇部队两艘潜水艇是卖给我国的。经过三年多的学习,我国 批共名潜艇部队完全掌握了潜艇的操作和实战,并以在没有苏联人帮助的情况下,独立把潜艇从旅顺港开到青岛的方式来结业。从此,我国有了 支潜艇部队,并且采取了熟手培训新手的方式培养了更多专业技术人才。后来又从苏联买来了6艘潜艇,正式组建了我国潜艇部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46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