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宗祠更有文化味宁波洞桥全氏宗祠盛装
2023/4/13 来源:不详作为宁波的一家文化设计公司,君诺文化融入多年宗祠设计、乡贤馆设计以及文化礼堂的策划经验,认为一个精致的宗祠,必须承载以下文化功能:
祭祖敬贤:
展示先贤功业,教化民风。
承载记忆:
潜入简约版的文化礼堂,展示所在村落的村史村情、文化沉淀、人居风貌、乡风民俗等。
文化活动:
祠堂是静止的,但文化是活的。宗祠也应当有文化讲堂、临展活动、互动体验等功能。
全氏宗祠背景简介
宁波市海曙区洞桥镇沙港村,是史学大家全祖望故里。
全祖望,被称为“史学大柱”、“布衣太史”,是我国清代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是继黄宗羲、万斯同之后浙东学派承上启下的重要代表人物(─)。
虽然全祖望没有进入史学八大家,但按照现代的说法,也当是个当之无愧的“史学大咖”。超级大V梁启超曾说:“若问我对古今人文集最喜读某家,我必举全祖望的《鲒埼亭集》为第一部。”另一位大V胡适先生更是全祖望的超级米粉,甚至将长子命名为胡祖望。
蒙全氏后人之托,当然要忠人之事,让全氏后人得以传承史学大儒的遗风。因此,我们为全氏宗祠布局了以下文化亮点。
亮点一:品牌文化的体现
通过翻阅史料(百度搜索)我们得知,全姓出自泉姓。西周时有泉府之官,掌管货币交流和集市贸易,古称钱币为泉,全府官的后人以职官为姓,遂为泉姓。后来因为同音而通全,故有的改泉为全,称全氏。
因此,我们将“全”与“泉”进行了融合,并设计了古朴稳重的logo风格。
全氏宗祠logo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我们特意从全祖望留世的书法作品中“扣”出了一个“全”字,以表示对全氏先人的尊重,以及对全氏文化遗产的传承。
亮点二:廉政文化的融合
作为任务之一,廉政文化也需要在农村文化设施中得以体现。宗祠如何巧妙地融入廉政文化?君诺文化策划部同事们翻阅了全祖望的作品,欣喜地发现全祖望竟然留下了这样的家范:
我宗,世传清廉,子孙万一窘乏,亦宜清贫固守。
意思是,咱们宗族的人啊,要世世代代把清廉之风传下去。子子孙孙万一穷困潦倒,也要守住底线,安贫乐道。
因此,我们在门口设计了这样名为“清廉如泉”的造型。文案既出自全氏家范,又为全氏的来源——“泉”,赋予了新的内涵。
清廉如泉造型亮点三:全氏故事雕塑
作为“寻根问祖”的场所,我们为第一代居住在沙港村的全氏夫妇立了雕塑。
桓溪全氏始祖全权(约-约),宋太平兴国年间进士,累官侍御史,知青州府,自江左迁鄞卜居于桓溪沙港口。
全权夫妇雕塑咸淳八征士:南宋期间,宋理宗儿时常来桓溪居住,深受全氏族人款待。理宗登基后,为表谢意,下旨派桓溪全氏八族人进京为官。不料一年年过去,却无一人进京赴任。直到理宗临终时,他才口授遗诏,要太子特封全氏庆梅、庆贤等八人为征士。太子继位后,是为宋度宗,改国号为“咸淳”(一),即派钦差前传旨意。可是,全氏八兄弟皆推辞不肯接受,无奈选其中两人为尚县主。八人说:“宁可守本务农,也绝不想以裙带关系为官,遭受乡人耻笑。”
咸淳八征士的故事,一时成为高风亮节的美谈。
咸淳八征士雕塑义田六宗:在元“至大到至正期间,全氏族人草创义田条约:以帮助族人为目的,设立义田。
置义田一顷有余。后子鼎孙、晋孙增田若干;颐孙、谦孙又增田一顷余;孙任耆又踵益之,终于在元至正二十五年()历三世共置义田四顷(六十亩)而成,申请县给官牒,并于族中推举贤者一人管理,曰“义田局”。后人崇称此举为“义田六宗老”。
义田六宗老雕塑施工现场细节
敦五堂牌匾乡贤理事会象征廉洁清白的莲叶造型中华全氏研究会文化礼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