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篇奋力崛起勇争先赣鄱大地展新颜

2022/10/26 来源:不详

江西,中国革命的摇篮,星星之火从井冈山燎原,共和国的伟大预演在瑞金启幕,二万五千里长征自于都出发,中国革命从这里走向胜利。

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在加快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上作示范、在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上勇争先”。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为江西未来勾画了美好蓝图,是新时代做好江西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

赣鄱儿女锐意进取、砥砺前行,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推进江西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如今的江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年位居全国“第一方阵”,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排位连续7年实现进位。这片承载着初心和使命的红色土地,已是旧貌换新颜,一幅“产业强、生态美、百姓富、干劲足”的新画卷在赣鄱大地徐徐展开。

江南鱼米之乡践行绿色发展

江西自古就是鱼米之乡,素有“江南粮仓”之称,稻米产业在全国具有重要的地位。

万亩稻虾共作产业扶贫基地里,一畦龙虾肥,十里闻蛙鸣。水田里,水稻长势喜人,在田四周挖开一条浅沟,稻在水中长、虾在稻下游,这一动一静,正是鄱阳湖“稻虾共作”生态养殖模式的生动写照。

为充分利用“鱼米之乡”的资源优势,鄱阳县从“米”上做足功夫。建成千亩“互联网+粮食”种植基地,组建鄱阳湖米业有限公司,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推进产业融合发展,全力打造“鄱阳湖大米”品牌。

鄱阳湖米业有限公司被评为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踏上从“好米”到“名米”的升级之路。在鄱阳湖米业厂房里,记者看到的是从国外引进的先进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在加工生产环节全部采用数字化、程序化过程管理,实现了在线收集质量信息、统计分析和过程纠偏,确保了大米的质量安全稳定性。“近些年来,鄱阳大米加工技术通过引进高科技和自主创新,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优质稻产优质米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础。”鄱阳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鹏介绍道。

江西致力于将“鄱阳湖大米”等打造成为受市场欢迎的农产品品牌,让农民种粮有奔头、能增收,把稻米区域公用品牌培育作为振兴粮食产业的强大引擎,重点把握“突出品牌优先理念”“突出企业重点支持”“突出‘三产’深度融合”“突出优质绿色发展”,品牌建设成绩喜人。

锚定重点产业激活创新链条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积极破解存在的经济结构不优等难题,培育发展新动能,锻造经济“硬实力”,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近年来,地处中部的江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方阵”,年全省规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速居全国第一,电子信息产业规模居中部第一;VR、物联网、航空等新兴产业频频出圈,成江西“新名片”。

韧性和活力从何而来?江西锚定重点发展的产业,围绕“链”字做文章,畅通产业链、激活创新链、优化生态链,既助力企业短期纾困,更着眼长远提升产业竞争力。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南昌航空工业城内的中发天信航空发动机科技有限公司,在巨大的发动机试车平台上,一台ZF航空发动机正在进行测试。10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水塘滩地,荒草丛生。如今,一座现代化航空产业新城正在崛起。航空产业正成为该省工业腾飞、经济发展的一大强劲引擎,被誉为共和国航空工业摇篮的南昌,正向着蔚蓝色的梦想奋进。

年底,由中国商飞公司生产制造的国产大飞机C亮相“南昌飞行大会”,带来全球首次动静态展示;全国首个省局共建的民航适航审定中心在南昌成立、全国首个低空空域管理暨通航飞行服务院士工作站落户江西;江西民营企业研制的单发四座固定翼通用飞机滑跑成功、江西获国内首张无人机航空运营许可证……经过近五年的发展,江西基本形成了集科研、院校、制造、运营、审定、试飞为一体的较为完备的航空产业链,一举改变了“十二五”以航空制造为主的产业格局。产品辐射教练机、直升机、民机生产试飞、机体大部件制造以及通航运营、民航运输等多个领域。整个产业环环相扣,体系日趋完整,集聚效应愈发凸显,工艺技术加速向高端迈进,一条具有强磁力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和壮大。

民生保障托底强化就业优先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近年来,江西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突破,民生保障之网越织越密、越扎越牢。

“这里就像我的另一个家!”正值周末,在靖安县香田乡白鹭村“儿童之家”,今年11岁的留守儿童邓晓华(化名)正在和小伙伴们一起读书、游戏。白鹭村“儿童之家”以教师志愿服务队为主力军,吸纳辖区内留守儿童,对其进行学业辅导。

多年来,江西坚持“儿童利益优先”原则,牢牢兜住孤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底线,扎实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同时,不断强化“家、校、社”协同育人,健全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努力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感谢党的好政策,让我能够安享晚年。”兴国县田庄上养老中心老人郭宜明感慨地说道。4年前,郭宜明患上脑梗等疾病,生活无法自理,身边无人照料。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郭宜明被送到田庄上养老中心开始接受专业治疗、康复训练。如今,郭宜明能下床行走,说话利索,精气神也足了。

兴国县建设的田庄上养老中心是兴国县首家公办民营、医养结合的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近年来,江西大力推进特困失能老人集中照护设施建设,要求每个市、县至少建有1所拥有~张床位、护理型床位占比70%以上的综合性福利院(养老服务中心),全面推行农村失能特困人员由县级集中照护。截至年底,江西已有82个县(市、区)实现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余名农村特困失能人员得到专业化照护服务。

为解决高质量照护所需经费问题,江西把农村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生活费标准参照城镇特困人员标准执行,并按照不低于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的80%和20%的比例,分别落实相应特困失能、半失能人员照料护理经费。同时,江西深化公办养老院改革,在满足特困失能人员集中供养需求之余,将剩余床位优先向经济困难、高龄、失能、失智的老年人开放,促进养老服务中心可持续运营。

作为民生之本的就业,一头牵着千万家庭,一头连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江西始终把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让老百姓的“饭碗”端得更牢。截至年底,江西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3.4%左右,低于4.5%的规划目标。江西还深入推动创业创新,截至年底,全省建设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基地5家、省级示范基地81家,入驻创业实体个;全省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3亿元,完成规划目标的.7%。同时,加快构建终身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实施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大力推进创业创新培训,累计培训逾万人次,有效提升了就业创业质量。

推进乡村振兴绘就幸福图景

江西是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全省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江西“作示范、勇争先”目标定位和“要在脱贫攻坚上领跑”殷切嘱托,精准施策、尽锐出战。去年底,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脱贫退出,“十二五”个和“十三五”个贫困村全部退出,区域整体贫困得到彻底解决;在现行标准下,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绝对贫困问题全面消除。

在瑞金市叶坪乡,脱贫户温卫东靠卖菜就支撑起一家人的生计,在脱贫攻坚之前,这是温卫东不曾想过的。“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叶坪乡的干部们帮助!”温卫东开心地说。

近年来,叶坪乡党委、政府通过推行“党建+精准扶贫”模式,全乡创办领办致富项目个,建立党员创业基地16个,带领户贫困户实现就业。如今,全乡面貌焕然一新,成为全国脱贫攻坚的样板。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江西全力持续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省委省政府扶贫工作由超常规举措向常态化帮扶转变、由阶段性攻坚向可持续发展转变。在巩固、深化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江西牢牢把握开展助推乡村振兴活动的着力重点,突出农业产业稳产保供、乡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提升产业富民效果。

年前,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还是一个山高路远的偏僻乡镇。年以来,神山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各项基础设施,融入井冈山市全域旅游的大发展中。如今,神山村处处是景,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越来越多村民吃起了“旅游饭”。

年,贫困户彭夏英与丈夫开办起神山村第一家农家乐。“当时我看来村里的游客越来越多,就开起了农家乐,顺带向游客出售自家做的特产。我的丈夫也捡起放下多年的竹编手艺,制作竹制品销售,当年我家的收入就增加了五六万元,实现了脱贫。”彭夏英说。

年,神山村成立电商协会,将村里生产的生鲜水果、农副产品等,通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1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