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野名将曾克林,为何在解放战争中屡次被降
2022/10/16 来源:不详“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句古诗道尽了军人的生死,一旦走上了战场,生死就已经是置之度外了。所以不管战争胜败如何,那些敢于上战场的人都值得敬佩,而那些为了祖国和人民在战场上牺牲的军人更应该值得后人铭记。
战争有时候就像一场场残酷的淘汰赛,那些能力不强的、运气不好的战场殒命,能够活到和平时期的军人,都是上天眷顾的那一类。
人人都知道战争的残酷,所以国家和社会也从未亏待过那些为了祖国献出生命的军人,对于已经牺牲的人,我们永远的怀念;对于健在的人,就给予应有的待遇。
这些出生入死的人不管给予多高的待遇,也是他们应得的。但有这么一个人,他曾经是四野名将,却在解放战争中多次被降职,甚至有人说授予少将已是照顾。
参加红军的老革命
年,曾克林出生在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东村乡齐心村,江西一直被誉为后中国红色革命的摇篮。因为社会局势的动荡和自己家境的原因,16岁的时候,曾克林就参加了红军,从此他就开始了自己一生的戎马生涯。
不仅如此,由于表现比较好,红军还把他当做重点的培养对象,让他到红军大学学习,为的就是给红军培养将才,还在读书的时候就被编入了中央军委任职。曾克林不仅参加红军的年龄比较早,他的起点也比一般人高。
在红军长征时期,曾克林就担任团级参谋长,在抗日战争爆发以后他,根据调整军队和作战需要,他又担任冀东军分区下属的一个团长,因为表现比较出众,有历任了冀东军分区参谋长,而且他率领的部队也打了几场漂亮的胜仗。
自此之后,曾克林在东北的队伍是越来越壮大,他的职位也是水涨船高,在东北任职的这几年可谓是曾克林军旅生涯中最顺风顺水的一段时间。曾克林也凭借着自己的势力稳住了东北的大局势,所以在延安汇报工作时候的曾克林也被当时的领导器重。
我军的部队随时都在根据形势和任务调整,在调整的过程中肯定有会牵扯到人事任免,越来越壮大的队伍,一把手肯定是越来越少,在这期间就要人顾全大局。
曾克林人生的第一次降职发生在年,他由军分区司令员、沈阳卫戍司令部司令员,“降”为军区副司令员。其实这一次也不算降职,因为只要表现突出,在后续的调整中依然机会很多。
职务接连被调整
其实临阵换将一直都是军中大忌,但曾克林的职务却频繁地调动,关键的是还是调动一次降一级。虽然职位一直在降,但并没有影响曾克林打仗的热情和全身心投入,他率领的部队依然是战场上的一支劲旅,打出了很多胜仗。
曾克林的能力一直都被中央首肯,所以他的很多次降级使用都只是权宜之计,只待有合适的实际再次提拔任用。但曾克林大概是属于运气不佳的人,他的每次等待都是无疾而终。直至年新中国成立,曾克林在军中的职位一直都在走下坡路。
除了数次被降职在军中是少见的情况,曾克林履历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他还是在海陆空都曾担任过职务的人。东北野战军战车师师长、空军混成旅当旅长、海军航空兵司令员,能够涉及这么多兵种的曾克林确实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对象。
在进入空军任职之后,曾克林还有几个特别之处。年的秋季,为了更好地融入到空军队伍中,熟悉空军的知识,他来到空军第一航空学校学习,在多名同期参加训练的人里面,曾克林是年龄最大的学员。从学校毕业之后,曾克林毕业了,38岁的他成功地驾驶飞机,成了当年参加“红军”中唯一个飞上天空的人。
不过曾克林在空军任职时间不是很长,年3月调整到海军工作,今后的30年他再也没有换过兵种。由于历任了海陆空的职位,曾克林也被称为陆海空“全能将军”。
回顾曾克林的一生,战功不少,他参加的有名的战役包括反“扫荡”作战、东北大剿匪、本溪保卫战、四平保卫战、临江保卫战以及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战功赫赫的他在年国家授衔时,却被授予少将军衔,而他曾经的助手都被授予了上将军衔。
保卫和平的大功臣
曾克林论资历、论军功,都不应该被授予少将军衔,还有他在解放战争中多次被降职,很多人都不解。有一种说法是说曾克林虽然有功,但在战争中由于政治眼光和对信息判断的不准确,出现过重大的失误。
类似的说法还有一种是曾克林在曾经公然的违抗过上级的命令,以致于出现了严重的原则性问题而不被重用。
还有人把曾克林的多次降职原因归结为客观的政治历史原因,也就是传统的军队派系之说,说到这个原因的时候还会顺便提起韩先楚,把两者做个对比,将曾克林的被降职一事与被排挤一事扯到一起。
有兴趣的读者倒是可以看一看韩先楚的相关资料,与韩先楚相比,也的确能看出曾克林职务多变的一些原因。
不过退一步说,不管是何种原因,人们也是处于对这位参加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老军人爱戴。虽然有的人认为曾克林在解放战争期间多次被降职,还有被授予少将军衔有失公允,但曾克林本人并不这么认为。
不管在哪个职位上,他都兢兢业业地奉献。因为在他看来,相比于在战场牺牲的那些兄弟们,他已经很幸运了。
长征有功抗战有功解放有功挺进东北立头功延安汇报建奇功
陆军有您空军有您海军有您建设海航更有您万里海空铭记您
这是年曾克林去世之后的一副挽联,可谓是写尽了他的一生。组建空军航空兵混成旅、组建海军航空兵部、海军航空兵首战胜利……曾克林的一生创造了很多“第一”,而且他为人十分的谦和,与他共事过的人都认为他品行端正,即便是多次被降职,他也是服从组织安排调遣,一心一意的投入的新的工作中。
小结:
如今,那些曾经驰骋战场的将士已经逐渐离我们远去,但他们的功勋不会随着时间的久远而消失。相反的是,生活在和平时期的人们更应该记住那些在战场上为了祖国和人民甘愿献出生命的人,除了永远的缅怀,历史也应该给他们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
共和国在决定授予军衔的时候,就是为了给予这些人应有的荣誉,但由于人数众多,也会有全面的考虑,为了平衡全局,有的人就只能顾全大局。就像曾克林一样,他曾经是四野名将,在解放战争中多次被降职,新中国成立之后被授予少将也有人说是照顾。